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市

2014年04月09日19:49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市

《彩云飞歌》剧照 本报记者 李秀春摄

丽江宋城旅游区一景。 本报记者 李秀春摄

  丽江承载文化,文化成就丽江。日前,丽江市出台《关于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意见》,提出要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市为目标,着力打造文化硅谷,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递增20%以上。

  本报讯(记者 李秀春)日前,丽江市出台《关于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市。

  《意见》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3个部分。在保障措施中,丽江市将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递增。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贴息贷款、产业调控、产业扶持、文化人才培养、市场推广、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经费支出。

  同时,丽江市还制定了鼓励引导创新文化活动的促进措施。对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中外文艺大师到丽江开展采风、创作等活动,丽江市将提供便利条件和服务;对全国排名前30强的文化企业落户丽江投资文化产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审批环节中各项费用能免尽免,不能减免的部分一律按下限收取,并给企业主要负责人授予丽江荣誉市民称号;对争取到省部以上文化建设项目的,将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项目工作经费;对反映丽江历史人物或事件拍摄的影视剧,在电影院线公开放映或省级以上卫视公开播出的,将给予相应奖励支持。

  另外,丽江市还将组建丽江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邀请海内外文化名家担任咨询委员,并授予丽江荣誉市民称号。成立丽江全球文艺家及文化企业家联谊会,并对会员联谊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服务。其会员资格由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及专业协会确认。

  战略目标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兴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发掘、保护和利用,原始文化保护示范基地、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基地、民族文化挖掘传承示范基地、公益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影视文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进一步擦亮,城市文化景观、文化符号更加鲜明,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活跃,文化开放度、集聚度、知名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力、传播力显著增强,成为集文化产品研发地、文化商品集散地、文化人才聚集地、文化艺术展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一体的文化硅谷,做到民族元素世界表达,传统元素现代表达,推动丽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丽江培育建设为具有深厚历史内涵、浓郁地域特色、强烈时代特征、鲜明文化品格、高度创新精神、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世界文化名市。

  靠什么建设

  丽江具有让世界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地域文化和人类遗产文化,有利于形成国际性文化品牌。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地处滇川藏文化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丽江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形成了开放包容、融合创新以及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文化特征和价值理念。

  丽江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风格与品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等3项世界遗产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人文自然资源,打造了响亮的文化旅游品牌。

  丽江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先导、文化旅游融合互动,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在文化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和经验,积累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人才队伍基础。

  怎样来建设

  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加快建立城乡共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机制,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把优秀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原生态文化等资源转化为文艺精品创作源泉,繁荣文艺创作生产。

  推进文化走出去工程。讲好丽江故事,唱响丽江声音,舞动丽江形象。开展丽江文化海外展示系列活动,策划推出一批具有丽江特色的民族演艺、影视等文化精品,大力开展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县县有达到部颁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乡乡有多功能综合文化站、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标准灯光篮球场,村村有多功能综合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推行市县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农村、社区、行业文艺汇演,“大家乐”群众广场文化活动。

  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工程。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让城镇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城镇规划建设的结合。继续推进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申报工作。

  建设五地一体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产品研发地。充分发挥东巴文化研究院、市社科联、市文联、市博物院、丽江文化研究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人力资源优势,吸纳民间文化人才、文化经营能人、本土文化名人参与,深入开展历史、传说、建筑、美食、歌舞、服饰、节庆、民俗、风情、文学等民族文化开发研究。构建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大中型文化企业在丽江设立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引进国内外文化名人到丽江设立工作室,研发具有丽江特色和时尚前沿、辐射全国的文化产品。

  建设文化商品集散地。建设滇川藏旅游圈文化商品集散地。加强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演艺、娱乐、影视、民族民间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重视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扶持农村文化产品生产、服务网点建设和文化经营服务。发展文化资产评估、广告代理、演艺经纪、文化经纪、工艺美术品拍卖、信息服务等文化中介行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同时,加快文化商品物流企业和基地建设。

  建设文化人才聚集地。推进云南丽江高校区建设,培养一批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建立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国际文化大家、国际高端文化人才和国内文化大师、文化创意家、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文艺顾问、客座教授,进行访问旅居、品牌注入、项目合作、创作生产。为有潜质的年轻文化人才打造创作生产的“孵化器”。努力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

  建设文化艺术展示地。培育建设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发起创立中国泸沽湖世界妇女论坛;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支持,联合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电影集团公司,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少数民族电影节;建设丽江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支持东巴国际文化艺术节、亚洲青年艺术现场、雪山音乐节等专业文化艺术节在丽江发展壮大,丰富丽江的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发展。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加快丽江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吸引一批文化企业入驻,重点发展节庆会展、艺术品交易等产业;加快丽江茶马古城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文艺表演、休闲娱乐等产业;加快中国云南影视产业试验区丽江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影视拍摄产业。引进动漫设计创作项目,使丽江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动漫制作基地。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