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销售商“失联”致雷笋滞销 望各方伸援手解燃眉之急

2014年04月08日05:26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销售商“失联”致雷笋滞销 望各方伸援手解燃眉之急

沙坡村村民们正在整理新采摘的雷笋。 通讯员 连宏宇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伟 实习生 谭睿达)4月7日凌晨5时,天刚刚亮,璧山县青杠街道沙坡村3组村民石宗华就早早起了床,简单扒了几口饭后,便带上锄头匆匆出门挖笋,因为清晨采摘的雷笋香甜脆嫩,口感最好。村里种植的60多亩雷笋,近日每天都要产鲜笋2吨,往年批发价最高每斤15元,可今年跌破了每斤3元也不见商贩上门收购,村民们都很着急。

  雷笋又名雷竹笋,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个体粗壮,壳簿肉肥,笋味鲜美等特点,适应性极强,丘陵、山区、房前屋后都可种植,冬春两季产笋,每亩产量达800—1500公斤,最高可达3800公斤。

  沙坡村地属浅丘,种植传统农作物效益不高。2009年村里从浙江引进了雷竹苗,鼓励村民在荒山荒坡上发展雷竹产业。丰收后的雷笋再由浙江一位老板统一销售到加工企业。

  听说雷笋能卖好价钱,渐渐地,沙坡村只要能种植的田土都种上了雷竹。石宗华回忆,开始那几年雷笋收成好,“浙江老板”的收购价格也高,最贵时每斤15元收购。可从前年开始,“浙江老板”的收购价就一年比一年低,去年最低3元一斤。今年,“浙江老板”更是玩起了“失联”,至今村民们也联系不上他。

  今年开春以来璧山的气候温润,沙坡村的雷竹长得特别好,笋子生长也茂盛,多的一窝生长有十几、二十根。可面对这样好的收成,村民们反而更加“郁闷”。

  “气候越好,雷竹长得越快,老得也越快。”沙坡村3组组长袁代祥拿起一棵雷笋介绍说,呈嫩绿色的雷笋其实已经老得无法食用,只有呈嫩黄色的雷笋吃起来才脆嫩可口。

  即使滞销,村民们每天都必须采摘近2吨的雷笋,因为不采摘就会变老失去价值。袁代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有村民自发将笋子拉到主城的批发市场,早上天不亮出发,晚上10点多才回家,价格更是低得可怜,卖到2.5元一斤。”袁代祥无奈地说,今年的滞销给大家都敲了“警钟”——农产品在市场销路上,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为帮村民们找销路,沙坡村的驻村干部万霞这几天也没少忙活。

  电话、QQ群、微信朋友圈都成为万霞的雷笋“销售工具”,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则成了第一批“买主”。

  “得知村民们的笋子滞销,不少企业都伸出了援手,最多的买了上千斤。”万霞坦言,农民种笋子不容易,但自己的能力毕竟有限,还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帮助沙坡村的农户寻找销路,以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