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5日06:52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4日,一批尘封在民国档案中的史实被公诸于众,展现南京在近代中国体育史和奥运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关键作用。这些史料将陈列于南京在建的世界第13个奥林匹克博物馆“奥运历史展厅”,初定主题为“百年薪火,青春南京”。
“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奥运三问”被视为中国奥运梦想之发端,然而起源于何处一直未能厘清。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发现,“三问”中文版最早出现在1910年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通告书》上。1924年7月5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该会后成为民国时期的国家奥委会。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者胡卓然介绍,在浩如烟海的民国档案中,他们发现有众多南京和南京人在奥运史上留下的足迹,比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出发前在南京授旗和谒陵;1947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迁至南京,国际奥委会官方公报出现南京剑阁路7号这一地址;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部分参赛运动员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集训……“史实表明,南京在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参与现代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中具有关键地位。”南大历史学系教授、民国史专家张宪文表示。 (陈月飞)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