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打造绿色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4年04月04日05:3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打造绿色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土家竹铃球

2014年重庆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会

检查农村小学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当前社会对传统应试教育质疑声不断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石柱县致力于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绿色教育”,绿色教育就是树立绿色的评价观、绿色的质量观、绿色的育人观。就是以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健康教育,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是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个性的扬长教育。

  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石柱县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外,学生还要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强健的身体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石柱县教委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些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在石柱已经有了量化指标,并成为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改变了石柱县中考“唯分数说话”的单一格局。

  通过大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让其成为撬动全县教育改革的杠杆,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石柱县教育正折射着这样的全新理念:不求第一名,但求都精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理念

  知识是一种需要,但不是唯一需要

  “从分数上来看,一次考试的第一名只有一个,但如果你有特长,或者表现得出色,同样能获得重点高中的青睐。”石柱县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柱县已从2012年开始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总分纳入初中升高中总成绩进行录取,其分值达到10分。

  其中,综合素质内容不仅包含有特殊才艺等,还包括爱党爱国、团结守纪、文明礼貌等10个方面。被评为特优的学生将直接保送进石柱中学学习。据了解,2013年的中考,所有初中毕业学生享受10分的加分,部分学生因综合素质强而被重点高中录取。

  这些学生便是近年来石柱县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见证者。

  “知识是一种需要,但不是唯一需要。”石柱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真正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艺术素养和科技等能力,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业成绩为准,过于重视智力而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发展,唯分数说话的现象在广大地区普遍存在。饱读诗书但学非所用,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等现象引起警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背景下,石柱县针对区域学生发展特色进行了评估,并展开摸索。自2011年秋季开始,石柱县教委就在悦崃中学、双庆小学进行了试点,多次调研、召开现场会,寻找突破。通过分析比对,一套初步成型的《石柱县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便应运而生。《方案》的出炉,标志着全县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全面拉开帷幕。

  “石柱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在重庆市教委规定的6个一级指标评价内容上做足了功夫,而且还探索出了县域内的特色,做出了10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注重学生的扬长发展、个性特长,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发展。”该负责人评价道。

  实践

  发掘潜能,为“再学习”拓宽平台

  在石柱县下路中学的操场上,课余时间总是热闹非凡。

  “上课的时候我们专心听讲,下课的时候我们也能根据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还有老师来辅导。”石柱县下路中学学生谭思明说,同学们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据了解,下路中学按照学生的爱好,开展了管乐、合唱、象棋、书法等32个校本课程辅导项目,学生们不仅让自身的兴趣得到了延展,也让不少指导老师有了“再学习”的动力。

  “没想到我丢了几十年的书法,现在还能‘捡’起来。”学校一名负责书法教学的老师感叹道,平时全身心忙于课堂工作,荒废了曾经的书法爱好。现在他当上了学校书法课程的辅导老师,为辅导好学生,他又开始对书法的研究学习。

  据了解,下路中学结合校情确立了“四大板块”10个领域的评价内容,即弘扬正气、行为规范、激发兴趣、社区评价和个性特长这四个模块,更加关注课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广泛平台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获得相应的分数奖励。

  不仅是下路中学,按照《石柱县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要求,石柱县将实践推广到全县101所中小学校,9万名师生都参与其中。根据城乡学校的不同,还差异化开展针对性的兴趣小组。例如在条件较好的城镇开展古筝、萨克斯管的辅导,在农村开展竹笛、唢呐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爱好情趣。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再学习’拓宽平台。”该负责人表示。

  石柱中学坚持多元化扬长评价理念,从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养成、意志品质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通过“三步走”搭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例如寒暑假组织学生作学习报告,利用课外时间开设了70多门校本选修,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实践,通过一系列活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还建立学生成长袋和电子档案评价发掘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具有导向和杠杆的功能,真正要落到实处还要看各个学校的努力和智慧。”该负责人说,“充分发挥每所学校、每名校长、每位教师的特长,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把教育做实做好。”通过推广综合素质评价,丰富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技能,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对于学校办好教育有了更多的空间。

  文/李安楠 珮玉 贾伟

  新闻链接

  重庆市2014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会在石柱县召开

  4月3日,重庆市2014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会在石柱县召开,市教委、市教育评估院、市教委直属学校及38个区县教委的相关负责人、校长代表参会。参会人员首先分两组参观了石柱中学、民族中学、下路中学、南宾小学等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随后,在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工作大会。会上,石柱县教委等4个单位代表发言。与会领导为“重庆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授牌。市教委巡视员钟燕发表讲话,她肯定了石柱县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并就全市深入开展此项工作作了要求与部署。

  相关链接

  不仅要有IQ 更要有EQ

  “我从来没想过孩子能和我一块在街上卖包子,只要他不绕路走、不嫌弃我就满足了……孩子的懂事和体谅让我这个做母亲的非常感动,感谢学校的教育……”一条普通的短信让回龙小学校长马书之眼眶湿润了。

  原来,二年级学生刘宇升的妈妈是一位在街边摆小摊卖包子的小商贩,孩子最开始打心眼里瞧不起母亲,走路都是绕行。学校围绕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系列活动,如感恩、礼貌、孝敬等让这个小男孩迅速成长。他说:“学校、老师教会我爱。我喜欢这个集体。”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对学生智商IQ的提升,却忽略了EQ(情商)教育。”石柱县教委负责人表示,以前,学校只是看重分数,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却有所忽略,造成不少学生漠视情感,不会体贴,不懂关心,成为冰冷的“考试机器”。

  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情商建设融入其中,让IQ和EQ实现均衡化发展。

  “我和小树苗一起成长。”“我要把收获的果实送给老师。”“我发现了毛毛虫的秘密……”远在山顶上的崇远小学的孩子们参与树苗、蔬菜、花卉的种植和管理,在实践活动中拓宽和丰富课本以外的知识和视野,学会了合作、尊重,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是一叠厚厚的资料,而是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孩子成长的印记。”学校校长刘建国感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带来的成效体现在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提升、教育发展上。”石柱县教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公共行为和公民道德修养等变化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心。

  民族中学——

  传统民族文化“飞入”石柱校园内外

  竹篾编织而成的圆球在队员们之间互相传递,内装铃铛发出清脆响声,而场上男生女生混合组队接球——作为土家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铃球已经走进石柱县民族中学的课堂,得到深度开展。现在连全国民运会竹铃球比赛的规则也是以石柱县民族中学制定的规则为标准。

  将竹铃球作为体育锻炼项目纳入学校日常活动中,只是石柱县民族学校在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一次尝试。

  “学校一共开发出10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天保证学生运动1小时,学生们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应用。”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石柱县民族中学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教育特色,将民族活动和校本开发结合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效,办出了特色。这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无疑给全市其他地区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南宾小学——

  “校园集优卡”把优点存进“素质银行”

  “看,我今天帮助老师搬运了体育器材。我又有了一张黄色集优卡。”“这算什么,我在上次的竞赛活动中表现优秀,我的黄卡升级成了一张红卡。”

  在南宾小学,同学们的对话很是特别。

  原来这是学校推行的“校园集优卡”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动态手段。

  根据学生在品德、学习、美育、情感、劳作、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通过发放各色卡片的形式,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几个颜色的素质得分卡的积累和交换,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小卡换大卡”的方式,最后获得“终极卡”,鼓励学生向着“四好少年”迈进。当下,全校学生积极向上,好学争优蔚然成风。

  “这就相当于学生们把优点存放于‘银行’里。”学校负责人表示,他们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来实施,形成特色的校本教育和教研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专家点评

  在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石柱县稳扎稳打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在“135”目标下,全县教育部门通力合作,抓住了工作重点,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上积极创新,涌现出了重点亮点,抓准了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顶层设计起点高,突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评价,能够充分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与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 龚春燕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生学习,人人成才”,这样的中国教育梦点燃了每一个教育者的热情。石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育理想显然与此不谋而合。评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石柱不仅探索出了县域内的特色,而且又彰显了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保证学生个人扬长发展、个性特长的特点,让评价成为学生充分发展的过程。

  ——中学研究员、重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谭小林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