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30日06:48 来源:湖南日报
苑广阔
2013年2月前,47岁的刘群柱还是郑州一家外企的白领。一个月之后,他却搬进了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大山里,成为一名“羊倌”,开始了与穿西装、打领带、月收入万元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全新生活。(3月24日《大河报》)
和现代都市生活挥手告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告别以后所面对的是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原始生活”状态了。所以,面对刘群柱的选择,多数人觉得难以理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
在笔者看来,尊重任何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也体现着社会更加多元和宽容的姿态。只有当每一社会个体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做出的自主选择,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与理解,这个社会才是健康的,多元的,也是文明与法治的。
如果简单地用另类的眼神审视刘群柱的选择,也正说明我们还没有从世俗功利的窠臼中脱身出来。毕竟,在追求物质或者追求精神的生活方式之间,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更不能代替别人做出选择。进一步说,舍弃都市体面的工作,换来身心上的放松,只关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无关消极还是积极,更无关某种价值倾向的判断。
围绕刘群柱“归隐生活”的话题,其实可以看成是对现代人过度物质化生活的一种反思。在建设和追逐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人类也正承受着物质主义对精神世界带来的挑战,承受着被物质文明束缚后造成的心灵上的迷失。这种迷失,不仅仅限于现代人经常抱怨的压力、迷茫、抑郁、没有快乐,还包括对自然的疏远,对环境的忽视与破坏。
就生活方式而言,对于不同于社会主流的另类选择,不用去刻意学习和模仿,但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
(来源: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