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武隆盐井峡盐井:在历史尘埃中湮没了辉煌

2014年03月30日05:45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武隆盐井峡盐井:在历史尘埃中湮没了辉煌

老盐工刘泰文指出盐泉泉口的位置。

  记者 梅垠 摄

  本报记者 匡丽娜

  从武隆县城驱车往西北方向,一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山间公路,半米之外,悬崖下奔腾的乌江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在崇山峻岭之中,美不胜收。

  在乌江岸边,有一口千年盐井。随着岁月的流失,盐井由盛到衰,曾经的繁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只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但这口盐井却曾经实实在在地带给武隆乃至周边地区的繁荣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3月28日,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梨坪二社,84岁的老盐工刘泰文老人带着记者,探访了这口富有传奇色彩的古盐井。

  白羊引领发现盐井?

  28日,在乱石丛生的山崖上,记者手脚并用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武隆县羊角镇盐井峡口的乌江河边。

  乍一看,河边杂草丛生、乱石一片,并无特别之处。但仔细一瞧,只见那高低错落的石堆里,正流出一股热气腾腾的清泉,泉水顺着坡地,流入江水中。河床的几处浅滩,还“咕咚咕咚”地冒着气泡。

  “那就是千年的盐井。”刘泰文说。

  记者将手伸进涌出的盐泉之中,水热得烫手,轻轻抿一口,微微发咸。

  “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从前,一位山中的猎户,追着一头白羊来到这里,转眼间,白羊就消失了踪迹,猎户却因此发现了这口盐井。”刘泰文津津乐道地讲起了盐井的传说。

  事实上,羊角镇盐井峡盐井来自乌江陡峭的山崖岩层(为5亿8千万年前古生代寒武纪地层),和渝东南其他地区的盐井一样,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盐卤从石壁中喷涌而出,形成盐井。

  与武隆周边地区的盐井不同,羊角镇盐井峡盐井因位置靠近乌江,遇江水涨潮,盐泉即被淹没。所以,一年中,盐井只有冬季与初春的四、五个月才“得见天日”。

  据《涪陵地区盐业志》记载,凡是乌江冬水枯,咸泉露出水面,或遭遇灾年战乱,外地盐少、价高之时,武隆当地的羊角、土坎、木根、白马、车盘等数乡村民,多达四、五百人,就在河岸搭棚垒灶或就近挑卤回家煎制,昼夜不停。一个冬季每户少则制盐三五十斤,多则一百余斤,自食为主或送亲友,少量也拿来出售。

  山崖石缝是盐商的“天然保险柜”?

  在距离盐井约100米的山坡上,记者发现了一条长约三四十米的条石堡坎。石头大小均匀,质地坚硬。条石堡坎对面有一大片火红色的泥土。和周围土黄色的泥土相比,这些火红色的泥土显得更为松软。

  “这是古人曾经熬盐的灶,那些火红色的泥土必须经过上百年烈火的烤炙才会慢慢变成红色的。”武隆县文联主席刘民称,在清代,羊角镇盐井峡盐井曾十分兴旺,清代诗人陈答猿在《舟过白马镇》一诗中写了他在白马(即现在羊角镇一带)的所见所闻,诗的前两句是:“峡势黄牛接,滩声白马纵。丛祠因厂屋,石笋系船桩。”

  诗中的“厂屋”就是指的盐场和店铺。

  “我小的时候,也来背过’卤水’回家熬盐。”刘泰文说,解放前,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到羊角镇盐井峡盐井背卤水,因为山势陡峭,被摔破的瓦罐都铺成了一条路。

  “陡峭的山崖是盐商们的‘天然保险柜’!”羊角村退休干部胡代林指了指红土上的那片山崖说,根据族谱记载,100多年前,他的祖辈便从垫江过来熬盐。“那时候,盐商们熬盐赚了钱,就把钱放在那片山崖的缝隙里,哪个也偷不了!”胡代林说。

  盐井还曾引发了秦、楚两国大战?

  “为了争夺羊角镇盐井峡盐井,春秋时期,秦、楚两国还发生了激战。”在羊角镇,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华阳国志》卷一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及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巴国成为了同蜀国、楚国一样强大的国家。巴国富饶的盐业资源,引起了秦国和楚国的垂涎和争夺。秦惠王派大军攻占蜀国与巴国时,楚国亦夺取了巴国东部地区,控制了所有盐泉。秦国为了争夺盐业资源,加快了攻打楚国的步伐。

  武隆文联主席刘民称,据《涪陵地区盐业志》记载,羊角镇盐井峡盐井“在北宋康定年间(1040-1041),程运使召工开之,迁忠州灶户十余家,教(当地人)以煮盐之法。”所以,该盐井不太可能引发秦楚两国大战。

  “无论它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故,直至上世纪50年代,这口盐井才荒废。”武隆县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称,1950年,当地政府不让人们再用盐井水自制食盐。1983年,该盐井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当地人抽取羊角镇盐井峡盐井的温泉水,打造温泉度假村,力图再现古盐井文化。

  小贴士

  从主城沿渝黔高速行至白马下道,约20分钟车程,盐井在羊角镇盐井峡乌江河边。当地有美食“羊角豆干”、“碗碗羊肉”。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