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互相学习成功之道

罗兰·贝格

2014年03月29日10: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互学习并非意味着生搬硬套对方的经验。德中双方应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互取所长,以开放性的思维,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15世纪,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出色的远洋船队,远航至东非,约两万多名船员随行,船队中最大的宝船拥有9桅12帆,甚为壮观。近一个世纪后,哥伦布才发现美洲大陆,他的船队只有3艘帆船和90名船员。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问:“如果1411年的时候举办世界经济论坛,东道主是谁?”他的答案是中国南京。

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今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持续增加。作为领跑欧洲的经济力量,德国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合作。近年来,我们积极欢迎中国企业家投资德国中小企业,德国企业在介绍自身经验的同时,也在积极把握机会,学习和吸纳中国企业管理的新方法、新文化。

在企业运营领域,中国经理人正在摸索符合中国实情的新方法。我们看到了中国管理模式独特的发展势头:中国经理人重视速度,却也能保持“积极的耐心”,他们一边寻找新机会,一边密切关注长线发展。中国管理模式极具灵活性。中国经理人不会受限于一个战略“死胡同”中走不出去,他们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中国管理模式另一特点是重视共识。当今世界充满动荡和不确定性,与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等达成共识,有助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中国管理模式已经通过了严峻的考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管理模式证明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适应了新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管理模式不仅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也给世界经济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值得我们学习。

德国向中国“取经”的同时,德国商业模式也吸引了中国的目光。首先,德国追求在社会公平的原则下保证市场自由,力图实现最大化的共同富裕。其次,德国的经济政策注重为商业活动服务。政府大力支持企业与公共部门间的研发合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德国企业的高生产率提供保障。第三,一批世界级的德国企业,比如大众汽车、西门子等,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树立了德国的信誉。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德国商业模式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相互学习并非意味着生搬硬套对方的经验。德中双方应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互取所长,以开放性的思维,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

(作者为德国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荣誉主席,本报驻德国记者黄发红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9日 03 版)

(责编:崔小粟、姚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