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6日02:02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陈琼珂 实习生 周露
因为兴趣,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创意,他们开始了头脑奥林匹克之路。
上海理工大学的OM(头脑奥林匹克)创意团队有一群活泼机灵的“90后”,学习之余,他们聚在一起制作道具、分享创意。他们代表中国参加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赛,在13个国家825支参赛队伍中一举夺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该项赛事冠军的大学生队伍。
“以8分钟短剧的形式展现一个公元1800年前的王朝,同时自创一个王朝,王朝里要有国王、臣民、小丑等角色。王朝颁布了一项法令,改变国民的日常行为,并表演有趣的节目。”决赛时,大家拿到了这样一道题目,队长程茜回忆道,“我们当时设定的场景是古代欧洲王朝,国王和众大臣们由于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开始以麻将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弘扬中国文化。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很特别的道具,比如哆啦A梦形状的自动麻将机等,裁判都觉得很新颖、很特别。”提及比赛时的场景,队员们颇为骄傲。
说起拿奖,同学们有些兴奋,而更多的则是意外。“当初参加学校社团时,没想过能得奖。当时就是觉得好玩,大家在一起很快乐。”团队的同学们介绍,与应试教育不同,OM更注重创新精神、不设框架,“大家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发挥想象力,并通过团体合作来实现构想”。
团队里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他们既有分工,又协作。在手工制作、电路设计等环节,队员们根据自身特长各司其职;有了好点子,大家又坐在一块儿集思广益,讨论分享。课余时间,大家时常聚在一起自己动手,把科学知识和新鲜创意融入服装、道具的创造过程中,再通过幽默好玩儿的剧本把创造的成果表演出来。废旧纸箱、水果网套,这些不起眼的垃圾经过他们的巧手常常能变废为宝。
今年5月,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赛即将进行,团队成员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希望再次夺冠,却又不以此为目标:分享创意、展示自我,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