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1日05:35 来源:重庆日报
近日,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大渝网与重庆晨网,对2031位市民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26%的受访者遇到困难会首先想到求助于邻居;而更多人(74%)根本不会想到邻居,甚至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已经过时。(据《重庆晨报》)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都在描绘着邻居的重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程度的提升,人们的居住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钢筋与水泥构建的高楼,让很多人得以聚居在城市。但同时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都市人的心灵,邻里之间成了近在咫尺的陌生人。
社会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人们交往范围扩大,导致邻里交往的依赖性减弱。过去的人际交往圈子,基本上除了单位同事就是街坊邻居。且单位同事往往也是一个家属楼的邻居,狭小的人际圈,决定了邻里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密切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社会职业亦愈发多元。尤其是,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变快,常常还没熟悉邻居的名字,又迁往另外一个地方。迫于生活压力,人们更看重物质,无暇顾及邻里情感,在邻里关系方面投入的精力与时间,相对较少。人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趋利性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邻里关系。
毫无疑问,现代化进程对传统邻里关系构成挑战。但人们对邻里关系的刚性需求并未改变,邻里关系仍旧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每个人都需要亲切和睦的邻里关系。纵使现代社会消解了传统的邻里关系,并不意味着不能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邻里关系。这也是身处转型期社会中的我们不能逃避的课题。已经有很多小区通过互联网,比如建立QQ群、小区论坛等,融洽邻里关系。重建和谐的邻里关系,除了借助互联网平台,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多样的自助互助活动,使邻里之间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新型关系,以消融冷漠的邻里关系。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