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国门布局“海外粮仓”,中外跨境农业合作的方式正由单纯的劳务派遣向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转变。
正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城市博览会上,新疆石河子市展台上展出了有着“农业新技术革命”之称的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技术,吸引了参展商们的广泛兴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政委徐志新向记者介绍说,旱作水稻栽培技术是新疆天业集团历时10年探索成功的,彻底打破了世界水稻栽培数千年的传统种植模式。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与乌克兰的农业合作中得到应用。
据了解,这种水稻栽培模式不需要进行育苗、插秧,而是直接将种子播撒在旱田或者缺水的稻田,采用膜下滴灌进行补水,可以实现节水65%,增产20%以上。
乌克兰土地肥沃,自然环境良好。徐志新说,如果旱作水稻技术在乌克兰得到应用,将有利于该国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粮食产量,优化粮食结构。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格尔盆地南缘,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50公里,是解放初期由农垦队伍在戈壁滩上建起的一座城市。
为了应对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石河子市的农业技术人员借鉴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探索出了一套节水、高效的膜下滴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多种农作物的栽培。
徐志新介绍说,膜下滴灌技术在中国内地推广的同时,也受到了中亚国家的青睐。自2004年以来,石河子市已经举办了3期国际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为中亚和俄罗斯培训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明年,新的一期培训班即将开班。
此外,今年9月,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三届亚欧博览会上,石河子市与土库曼斯坦方面签订了200万亩农田节水技术改造的合同,进一步扩大了膜下滴灌技术在土库曼斯坦的应用。
徐志新表示,石河子市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镇,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为石河子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他透露,油气合作将是石河子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为此,石河子市已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设立了办事处,与哈方商讨在石河子市成立能源加工合资公司的事宜,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将从哈萨克斯坦购买的石油转化成天然气,满足石河子市对天然气的需求。
此外,石河子市凭借着紧靠国际市场的地理优势,将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入驻,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出口基地,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经济带之一。(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董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