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埃及内贸和物资供应部部长哈利德·哈纳菲日前说,从去年7月至今,埃及政府进口了452.7万吨小麦。为填补粮食缺口,埃及政府和私营公司年均进口小麦约1000万吨。
不仅是埃及,阿拉伯国家整体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人口增加、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近些年来地区的持续动荡,使粮食问题日益凸显。粮食进口也许对外汇充足的阿拉伯产油富国不成问题,但对于像埃及、突尼斯等外汇短缺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
形势严峻,部分国家陷危机
“民以食为天”,在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埃及确保近亿人口不饿肚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悉,仅埃及人每天的主食大饼一项,政府一年的补贴就高达210亿埃镑(约合30亿美元)。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一个缩影。上世纪70年代以前,阿拉伯国家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人口激增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增大,同时农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下降,部分阿拉伯国家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
进口量是衡量粮食短缺程度的重要依据。2004年以前,埃及每年购进小麦500万吨左右,而现在已经翻了一番。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六国85%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其中沙特阿拉伯是全球第六大大米进口国。
据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阿拉伯国家人均粮食进口支出从73美元增加到133美元。据统计,从1990年至2011年,阿拉伯国家进口粮食累计花费了3000多亿美元。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个别国家位于非洲东部,总面积约1420万平方千米。由于该地区沙漠占总面积的68%,适合农耕的土地只有70多万平方千米,仅约占总面积的5.1%,加上气候干燥和水源匮乏等因素制约,农业普遍不发达。但农业仍然是这些国家的重要产业,农村劳动力超过3000万人。如在北非地区的苏丹、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西亚地区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等,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不轻。
农业是苏丹经济的主要支柱。苏丹也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中粮食出口创汇每年达20亿美元。但苏丹农业部长称,目前苏丹的年粮食产量仅仅是其潜在产量的15%—20%。
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埃及也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全国可耕地面积为860万费丹(1费丹约合0.042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5%。狭长的尼罗河两岸、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以及沙漠中的绿洲都是埃及重要农产品供应地,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大量进口粮食。
阿拉伯半岛上的海湾国家属于沙漠地带,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不过海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向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无息贷款,并对农产品全部实行包购包销。为发展农业生产,海湾国家大都建造隔热大棚,主要种植蔬菜。沙特阿拉伯在靠近红海的峡谷建造“绿色长廊”,投入巨资种植农作物,粮食自给率大幅提高,小麦还有出口余量。
据统计,2012年阿拉伯国家粮食总产量为6500多万吨,按3.5亿多人口分摊,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总体看来,阿拉伯国家粮食供应很不安全,有的国家甚至已处于粮食危机状态。首先,进口粮食需要巨额外汇,这对于几个产油富国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像埃及、突尼斯等外汇短缺的国家来说,就是一个沉重负担。眼下,埃及和突尼斯等国正遭受食品价格飞涨和金融状况恶化双重冲击,如处置失当可能引发新的“大饼革命”。其次,阿拉伯国家主要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粮食,进口来源的相对集中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同时受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人祸天灾,粮食生产受打击
这一地区多个国家的持续动荡,导致政府无心抓农业,农民也只满足于自种糊口。
叙利亚自然环境良好,除东南部荒漠地区外,地中海沿岸平原、山区和高原、内陆平原四季分明,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叙利亚是中东地区农业大国,也是阿拉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最近3年内战不止,2000多万人口近一半流离失所,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叙利亚以往年产小麦约350万吨,去年只有100多万吨,相当于内战爆发前的1/3。眼下的叙利亚食品奇缺,不时有饿死人的消息传出。
伊拉克农耕区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和椰枣等。伊拉克粮食本来就不能自给。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国家历经多次战争,农业摧残严重。因“冲突和动荡”不断,伊拉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粮食总产量和供应量严重缺口”国家。
据联合国气象专家说,去冬今春,中东地区遭遇了1970年以来的罕见旱灾。虽然去年12月中旬下过一场雪,但降水量仍严重不足。旱灾将使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国2/3以上的耕地今年农作物歉收。
长久之计,走联合保障道路
为应对粮食短缺问题,阿拉伯国家也在采取积极措施。如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酝酿在海外投资农业。目前,沙特已有8家企业计划在印尼投资20亿美元种植粮食作物,阿联酋则在巴基斯坦等地投资30亿美元购置农田。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其本国无法种植、耗水量大的水稻等农作物生产上。作为粮食战略的一部分,海外农业将有助于沙特、阿联酋等国以低廉价格获取充足的粮食供应。
摩洛哥政府把小麦进口关税削减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考虑对软粒小麦的进口实施私有化,并向进口商提供一定补贴。
埃及为了控制食品价格上涨、保证市场供应,积极实现小麦进口多元化,同时改变鼓励粮食出口政策,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如从2007年9月起开征粮食出口税,并在2008年3月提高了这一税率。为使粮食补贴惠及低收入百姓,防止投机倒把,本月底,政府将向每户居民发放“购饼智能卡”。
除了各国独自采取的政策外,阿拉伯国家还共同行动,如致力于实现农业一体化等。阿拉伯国家清醒地认识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粮食援助和进口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因地制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走联合保障道路,则不失为长效之计。(人民网开罗3月17日电 驻埃及记者 刘水明 刘睿 王云松)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8日 22 版)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