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有妈在就有家

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孟佩杰悉心照顾瘫痪养母十五载 

2014年03月18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孟佩杰在给养母梳头。
  本报记者 周亚军摄

一大一小两间低矮平房,院子仅有10平方米空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孟佩杰的家不大,却格外温馨:暖暖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地上,窗台上的花儿长得正盛,各样家具家电整齐摆放、干净整洁。

孟佩杰8岁起就独自挑起了照顾瘫痪养母刘芳英的重担,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别的孩子嬉耍顽皮的时候,小佩杰挨家挨户借钱周转,常常攥着一两块钱砍价买菜,蒸馒头、擀面条更是样样精通娴熟。每到养母微薄的退休金发下来,又立马跑去还钱,精打细算紧张度日。

母女俩相依为命的日子分外艰难,孟佩杰却始终没放弃学业。2009年,她考上了市里的大学,离开家又放心不下养母,于是,孟佩杰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带着母亲一起上大学。

对日子拮据的娘俩来说,吃一次红烧肉都算得上“奢侈”。刘芳英有一次不经意念叨了两句,孝顺的女儿却记在心底。2010年暑假,孟佩杰靠发广告传单挣到了第一份工资。看着妈妈吃着红烧肉,孟佩杰特别开心。

刘芳英瘫痪卧床,得了严重的褥疮。孟佩杰专门跑去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每天来回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

“还记得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吗?”记者问。

“干吗要想那些,记点开心的事,快快乐乐多好。”

“觉得那时候苦不苦?”

“不觉得苦,孝顺父母,是所有儿女都应该做的。”孟佩杰平静地说,“孝顺孝顺就是顺着老人,多陪陪家里人,打打电话,做做家务,即使老人说得不对,不管自己采纳不采纳都应该点头,不能惹老人生气。”

在日子最难熬的时候,刘芳英曾想过寻短见,“不想拖累孩子”。当发现养母病床边藏着几十片药片时,孟佩杰流着泪说:“妈,有你在,我就有家。你不在了,我咋办?有妈就有家,你活着我才有心劲儿啊。”娘俩抱头痛哭,自那以后刘芳英再没想过要寻短见。刘芳英说:“亲生的女儿也比不上她,非常坚强的一个小姑娘,见她掉个眼泪可费劲了。”

如今,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关照,孟佩杰母女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年的免费康复治疗,让刘芳英的身体状况得以好转,聊起天来倍儿有精神。

过去那个挨家借钱买菜做饭,边抹脸上的炭灰边哭喊着“迟到了”向学校跑去的孟佩杰,已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脸庞白净,眸子明亮,性格虽稍显内向却始终乐呵呵的,脸上挂着笑容,眼神里依旧透着坚强。

就在记者和刘芳英说话的当口,孟佩杰麻利地收了晾在院子里的各色床单、尿布,叠放得整整齐齐,“一天得用五六块尿布呢”。

如今孟佩杰不仅照料着养母,也开始了公益生涯。她不仅是临汾红丝带学校的荣誉教师,还担任了县里的旅游形象大使。采访孟佩杰时,正巧赶上“暴走妈妈”郭珍珍来访。为了割肾救子,这位母亲每天跑步5公里只喝一碗开水,三个月里体重降了20公斤。在对手术费一筹莫展时,孟佩杰母女俩不仅资助了郭珍珍2000元,还帮忙联系郭明义爱心团队等筹到了3.7万元费用。手术成功出院后,郭珍珍“第一个跑来感谢她们娘俩”。

孟佩杰告诉记者:“社会上有这么多好心人帮我们,我也要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周亚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8日 15 版)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