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7日07:07 来源:新华日报
零点快评
来稿信箱:xhrbpl@126.com
这个3·15,一些“山寨”产品被曝光。的确,对“山寨”产品,无论其质量如何,都应做到零容忍。
现在,“山寨”在一些地方或行业竟成了气候,甚至还形成某种文化,这与不少人的错误认识和无底线“包容”有关。例如,有一种意见颇为流行,即要看到有些“山寨”的智慧和技术含量,看好这种“草根创新”打破技术垄断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传统行规的颠覆;还有人认为,有些“山寨”不过是恶搞、玩笑而已,不必太当真。
这种对“山寨”采取无所谓甚至赞赏的态度是危险的。即便其有了“技术升级”的内涵、加了“草根反垄断和精英”的包装,或者说“山寨”仅有智力冲动而无利益追求等,“山寨”和“山寨文化”在本质上,还是一种造假或近于造假、无视市场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恶劣违法行为。在这一界定下,智力过人、技术先进或花样巧妙的“山寨”可能更有害。
当人们普遍对假的东西不以为然和习以为常时,就很可能导致出现这样一种情形:一方面对人、对事、对商品充满猜忌怀疑,一方面却制假、买假、用假甚至炫假,社会的管理和交易成本就会因此大大增加。
对“山寨”产品零容忍,重拳打击侵权假冒,不仅是维护市场公平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所必须,也可教育公民,增强全社会遵纪守法意识,弘扬创新精神,以此净化社会空气和人的心灵。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