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工作动态>>多党合作

上海九三学社高校论坛发展记事

2014年03月17日10: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28年的不懈坚持

“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如何养成?”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侃侃而谈;“国际视野下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模式的改革,向何处去?”复旦大学副教授张晓鹏娓娓道来……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多所大学的九三学社社员们从不同的角度检视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探寻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所有的主题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国际化”,这是“2013年上海九三学社高校论坛”的主旨;所有的发言也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贺礼,献给“高校论坛”的“50岁生日”。

28年的不懈坚持,上海九三学社高校论坛在今年的11月,迎来了“50岁”生日——迄今为止,已召开50次会议。“从九三学社上海高校八基层联席会议到上海九三学社高校论坛,这样坚持了28年之久的民主党派基层自主发起、联合组织的活动,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少有吧。”作为亲历者,来自九三学社复旦大学委员会的张晓鹏对记者说。

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会的老主委王季卿教授向记者讲述了“高校论坛”呱呱坠地的故事:那还是1985年6月,复旦、交大、同济三校的九三基层组织负责人聚集在复旦大学,召开了第1次联谊会。直到今天,王季卿对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大雨滂沱,我和同济大学的另一位教授都是挽起裤腿奔赴会场。那天三校代表主要是就九三基层组织开展的科技咨询和办学工作进行交流,并约定以后加强横向联系,出席的人员并不多。不过,这次会议却开创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的一种新形式——自主发起、横向联合,这也成为了九三学社上海高校八基层联席会议的最早源头。”

随后,联谊会规模不断扩大,参加的高校也越来越多。1990年11月8日在上海交大召开的第7次会议规模首次突破100人。会议议题是“10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发展”,根据这次会议提供的素材和观点,在次年召开的市政协会议上,以时任九三学社交大主委范祖尧教授为首的几位来自九三高校基层的政协委员作了“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使用问题”的大会发言。1991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完成的《关于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若干问题与研究》等报告,也是得益于此次会议。

范祖尧回忆说:“高校八基层联席会议的建议是顺应当时形势需要由原来的复旦、交大、同济三校逐渐扩大而形成的。这是九三学社高校基层组织自行发起的联席会议制度,它探索研讨的主题,紧密围绕当前形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市政协的提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文教委工作的一种补充。这种联席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引起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和市科教党委统战处的高度重视,每次会议都派员参加。”

2009年,“九三学社上海高校八基层联席会议”正式更名为“九三学社上海高校论坛”。为了让高校论坛上的建言献策更有针对性,参加论坛的各个高校常常提前9个月就开始筹备。在委员会内反复酝酿、磋商,提出选题,确定后提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教委讨论,同时与中共上海市教卫党委统战处协商,从政府、党委的角度协助确定热点难点是否恰当。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这些凝聚着九三学社成员智慧的意见建议随后很快转化为建言献策的成果,发挥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责编: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