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6日06:59 来源:新华日报
2013年,徐州市铜山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财政总收入增长15.5%。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第39位、提升2位,继续领跑苏北。区委书记毕于瑞说,铜山传统产业体量大,我们的做法是先帮企业家“换脑”,他们的眼界、心胸不一样了,就会主动带领企业创新转型。
“我参加区里组织的清华大学企业家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眼界大开,观念大变,这几年企业一步一个台阶,创新的底气更足了。”提起转型升级,雷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芸说。铜山区发改委主任季玉龙介绍:“这几年区里实施‘换脑’工程,专门拨出1000万元,实施‘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和‘千万元人才培训计划’,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企业家培训中心。”
“记得四年前,我带领一批企业家在武钢参观时,每人发一个安全帽、一双白手套,半天下来白手套仍是一尘不染!”毕于瑞动情地说,当接待人员回收手套时,徐州翔盟钢铁老总请求能否留下这双白手套,他要用这双白手套向全厂职工讲什么叫现代企业管理,也正是这个老总,四年后的今天从钢铁冶炼一下子跳到精密铸造,与多家高校建立技术创新机构,与4家世界500强企业做起买卖。
“伺服非圆齿轮压力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被列为国家项目的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已正式投放市场,利润率超过30%。”2月19日,徐锻集团总经理康磊介绍这项新产品时难掩兴奋之情:“这得益于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段正澄教授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工作站挂牌不到一年,就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像徐锻一样,如今雷奥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永冠塑管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也合作建起院士工作站。近年来,铜山先后与教育部签订“蓝火计划”、和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5+1”技术创新联盟协议,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徐州中心正式揭牌,淮海科学研究院也“粉墨登场”。目前全区已建起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铜山全区9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有了研发机构。
“明年国地两税就能上缴一个亿。牛头山要与铸管世界第一的法国圣戈班一争高低。我们的球墨铸管没有次品率,埋在地下100年不会出问题。”全省首家农民股份制企业牛头山钢铁老总金连胜自豪地说。在铜山,像牛头山钢铁一样,众多企业充分发挥产学研平台的功能,对创新发展越来越有自信:2013年,机械产业涌现出“全国最大的高速冲床研发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压铸企业”等一大批单打“冠军”;中矿大传动研发的变频调速产品已在全国13个省近200个矿井成功运用,与西门子、ABB三分市场;徐航压铸研发的V6发动机缸体、重型卡车变速箱箱体填补国内空白;云意电气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财发铝业在天交所挂牌交易;食品工业一年推出新产品20余个。去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100亿元,同比增长25%;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2个,新增企业授权专利750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苏北第一。
本报通讯员 海波 昭君 庆迎 朝星 本报记者 秦继东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