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赏花莫摘花 当一个惜花人

2014年03月16日05:55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赏花莫摘花 当一个惜花人

  三月十四日,渝北区统景印盒村,来自重庆大学的留学生们在景区捡拾垃圾。首席记者 崔力 摄

  本报讯 (记者 何清平)漫山李花盛开,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别忘了爱护花朵。3月14日,渝北区统景镇印盒村迎来第四届“李花节”,来自重庆大学的30多名外国留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走进景区,与当地志愿者一道,捡拾路边垃圾,发放文明出游倡议书,劝导游客爱护环境,文明赏花。

  一朵花就是一粒果

  这些花儿都是财富

  印盒村位于渝北区统景镇北部,是当地远近闻名的AAA级生态旅游区。统景镇1万余亩李花,其中一半都在印盒村,大多种植于上世纪90年代。

  李树结出的果子,就是有名的歪嘴李。统景镇党委书记曹兴建说,过去,每斤歪嘴李只值几毛钱。考虑到运输成本,不少村民不愿拉到市场上卖。“好好的果子,烂在地里也没人捡,可惜得很。”

  自2011年起,印盒村开始举办李花节。花儿在枝头竞相开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欣赏“半山李花满山雪”的美丽景色。仅去年李花节期间,游客量就达到13万人次。借着李花节的“东风”,这些年来,歪嘴李的市场价格翻了好几番,种植规模大的农户,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但游客增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家看到花儿美,忍不住就会去摘。”当地的退休干部周森林记得,因为采花发生的纠纷还不少。“在我们眼里,这些花就是财富,怎么舍得摘?”周森林说,“一朵花就是一粒果,丰产期,每根枝上都能结出一两斤李子,管几十元钱。”

  为此,周森林当起了义务监督员、调解员,时常到景区提醒游客爱护花草。要是有游客见李花漂亮,想带回家作纪念,或者村里修建登山步道,需要修剪部分枝桠,都得由他出马调解。

  “政府包办”到“村民自治”

  垃圾少了文明多了

  3月14日,30多位留学生除了欣赏美景,还担任志愿者,沿着登山步道,随手捡起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同时,劝导游客管住自己的手,赏花莫摘花,当一个惜花人。

  “如果没有不文明的行为,这里的风景会更美。”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阿米尔说,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职责。赏花途中,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不攀摘花木,那么,我们的环境自然会越来越好。

  作为义务监督员,周森林的感受比较明显,他说,随着游客素质提高,这些年,攀摘花木现象越来越少了。

  与游客文明素质共同提高的,还有当地村民的文明意识。

  这些年,李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地开起了30多家农家乐。“原来,在举办李花节期间,政府请环卫工包揽景区环境卫生。”曹兴建说,一天下来,印盒村经常到处都是垃圾,农家乐的各种污水、垃圾随处可见。后来,政府帮助村民完善了道路、污水处理、垃圾点等基础设施,如今,垃圾少了,文明多了,“基本上把维护环境卫生的任务交给了当地村民,大家都来爱护自己的家园。”

  曹兴建透露,除了李花节,目前,印盒村还计划打造桃花节,形成李花、油菜花、桃花“三花同春”的美景。

  文明旅游大家谈

  渝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琪:

  应对自然文化心怀敬畏

  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感,对家园要有敬畏感,对旅游环境也要有敬畏感。因此,在成为旅游人、文化人的同时,也希望大家成为一个文明人,管住自己的言行。这几年,在各大景区,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已得到明显改善。很多游客在出发前,都会提前了解、咨询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需要特别注意的法律条例,例如是否准许吸烟、衣着要求等。这既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是游客素质提升的体现。

  统景镇党委书记曹兴建:

  多举措引导游客文明观景

  通过连续四年举办李花节,印盒已从一个偏僻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每年三月,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欣赏“半山李花满山雪”的美丽景象。今年,我们加强了景区的文明管理,融入文明旅游理念,配置制作了景区文明提示标识,引导村民礼貌待客,诚信经营,推行文明用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由机关干部、村民、学生等群体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会在景区内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引导游客文明观景。

  渝北区文明旅游志愿者杨梅:

  美景需要你我齐心呵护

  今天,我有机会为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引导他们文明观景,感觉是件很幸福的事。印盒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印盒李花就像雪一样纯洁无瑕。作为志愿者,我希望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用心呵护周边环境,传承文明旅游美德。让我们的美好言行,成为美丽李花林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统景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王璨:

  倡导文明旅游需每个人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会暴露出文明陋习,例如不遵守秩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以前,我觉得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但看到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的行动,我感受到,美丽的风景需要大家爱护,打造文明社会,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