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料器邢:活在手里的“非遗”

2014年03月07日03:39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料器邢:活在手里的“非遗”

人物:邢兰香(北京料器第六代传承人)

  邢兰香这十年一直待在京城百工坊,这栋楼里的人们知道的都是她另一个名字——料器邢。

  百工坊里聚集了众多和邢兰香一样的“非遗”传承人,他们一人代表一项手艺,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属于邢兰香的这一间,更像是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用玻璃做成的工作台正对着走廊,五颜六色的料棍在台上堆得高高的,还有喷灯和降温用的沙子。

  “传了几代人的手艺,如今全北京就剩这一个摊儿了。这可是咱北京独有的手艺,别的地方都没有!”每天,邢兰香总是一个人待在这里,只要有客人进门,邢兰香就会把北京料器介绍一番,闲时也练练手做些新玩意儿。“没指望靠它们赚多少钱,有个地方能让我做料器,传手艺,就知足了!”

  17岁进北京料器厂,3年学徒,从最普通的灯工做起。先学做扣子,掌握烧火、烧料的手感,再学做料兽。后来被选进技术科,有3个手艺最棒的八级工师傅言传身教。31岁那年,邢兰香被推荐去工艺美术学校进修两年,成了北京料器厂最后一位送出去培养的人。勤学苦练,毕业考试时,零基础的邢兰香排在了前几名。

  上世纪90年代厂子倒闭,一家美国公司请她主管设计。当百工坊建立后,她又毅然放弃了高薪,来到百工坊开了料器工作坊。“就是喜欢,没想到自己成了北京料器的第六代传承人,一切像是注定让我来做这件事。”

  做了51年料器,邢兰香并没有满足止步。琢磨有趣的创意,改进传统技艺依然是她每日必修课。“虽然是老手艺,但也是熟活儿,手一生就会废的。”

  也许是耳濡目染,邢兰香的两个儿子都喜欢料器。起初,邢兰香并没有刻意引导他们传承料器,只是在童年时培养他们学习美术,毕业后孩子们的工作也不是做料器。

  “后来我的徒弟们都放弃了这行,孩子们反而捡了起来。”邢兰香说,老大刘宇发扬传统,做的寓意“百财”的料器白菜,是经典的造型;小儿子刘星则专攻创意,设计的奶嘴、奶瓶童趣十足,颇受年轻顾客喜爱。

  如今,兄弟俩早已独立开始了料器的制作,在前门还有了一家“料器邢”的分店,算是对料器邢的继承。两个儿子成了北京料器的第七代传承人。

  “让北京料器这门老手艺在自己手里活下去传下去,就是我的梦想!”邢兰香说。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