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06:23 来源:新华日报
昨天是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以各种形式为群众服务,或理发、或义诊、或陪聊……志愿者们做的也许只是细碎小事,却一样温暖人心。
学雷锋、献爱心,企业家的慷慨解囊可贵,志愿者的捐血献髓可贵,更多的凡人善举同样可贵。“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4日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中的这段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的“搭把手”一词很亲切也很生动。它是京味儿礼话,意思是在关键时刻伸手帮忙。北京人邻里之间帮忙提个东西,对老人搀扶一下等等举动,皆属此列。“搭把手”往往是举手之劳,但却意义不小,能在关键时刻解决大问题。“搭把手”看似顺手,却是主动之为,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对受助者来说,搭过来的这只手就是困境中的支撑、绝望中的曙光。
如今,老人摔倒了扶不扶已成一个难解之题,生活中很多人为此纠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为代表委员们所热议。扶不扶,不正是搭不搭把手的选择吗?现实中,有人倒了之所以没人敢扶,固然有担心被讹诈的因素,但更多还是因为围观的多,“搭把手”的少。试想,如果遇见老人倒地,大家都能及时“搭把手”,彼此互为见证,谁又能讹得了?
人性本善。但从心中有善念,到搭把手的善行,尚有一段距离。学雷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让更多人愿意“搭把手”,并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搭把手”。古人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因为,千万个善念,也不及一个善行有用。事实上,哪怕只是“搭把手”,只要你做了,这个善就变大了,就有了传导效应。
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学雷锋、献爱心不应设置门槛。对“搭把手”的肯定,就是对施助者的一种解放。曾经,我们要求学雷锋必须公而忘私、做好事不留名……这些,固然是值得推崇的美德,但不应是做好事的附加条件。停止对施助者的道德苛求,才能让更多人放下包袱,冲上去“搭把手”。
“搭把手”是举手之劳,但其背后却是可以传递的正能量。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笑星黄宏所说,社会需要弘扬正能量,我们不能作为太阳,但是可以作为太阳能,把太阳的温暖和光芒传递给别人。别人需要时“搭把手”,我们就传递了温暖和光芒。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