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说不定哪天把重庆写进小说里”

2014年03月03日06:01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说不定哪天把重庆写进小说里”

  3月1日,重庆图书馆,王蒙就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进行讲座。 记者 梅垠 摄

  本报记者 夏帆 黄琪奥

  一部《青春万岁》,让全国的读者认识了王蒙。3月1日,在做客重庆图书馆担任重图讲座嘉宾时,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挤出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谈重庆:

  每次来都有不同感受

  说到重庆,王蒙兴致很高:“来的次数太多了,我自己都记不清具体的次数,应该有两位数了吧。”重庆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高高低低的街道风光,以及近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都给他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我每次来重庆,都发现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新东西。无论是重庆人,还是美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蒙说。

  “这次,我就去了川剧院,看了《思凡》,南戏其实也很有意思!”王蒙告诉记者,川剧特有的幽默、诙谐都非常精彩,“我平时看得比较多的是京剧和河北梆子,川剧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记者问及,他印象中的重庆会不会成为其笔下小说的元素时,王蒙回应:“说不定哪一天,这些元素会以哪种形式、在哪儿,就突然冒出来了。”

  谈新作:

  《这边风景》从坟墓中翻了个身

  去年4月,王蒙推出了最新作品《这边风景》。和其他作品不同,这部70万字的长篇小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

  这部时隔几十年才与读者见面的小说,王蒙感觉“像从坟墓中翻了个身。我比较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是25年以后出版的,《这边风景》是36年以后出版的。”

  “这本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但它更多的是在描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确实能给读者提供很多生活、文化、时代的新的信息。”王蒙表示,“真正的文字都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这边风景》虽然时隔近40年才与读者见面,但能引发读者的关注,说明读者喜欢这样的文字,我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王蒙透露,其最新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叫《烦闷与激情》。“小说采用了非常先锋的写法,将人物和故事都隐藏起来,呈现的是主人公对人生的认识。”他表示,这本书将于今年春天与读者见面。

  谈莫言:

  第一祝贺 第二羡慕

  诺贝尔文学奖是不少作家一生的追求。诺奖对王蒙的吸引力也成了记者感兴趣的话题。

  对于莫言获得诺奖,王蒙幽默的说:“对莫言,我第一是祝贺,第二是羡慕,第三我没有得也没有关系。”

  在王蒙看来,文学本身比任何的奖都更高。“历史上有很多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们很幸运,也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拒绝领取的作家,比如法国的萨特,他认为这个奖他不足以胜任,和某个奖一建立关系,自己就不自由、不独立了。”

  谈青春:

  谁的青春都不是吃素的

  以《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似乎对“青春”这个话题也格外的关注。

  “如果说我的《青春万岁》描写了建国初期那一代人的青春,王朔的《动物凶猛》就是那一代经历了新中国特殊时期青少年的青春。郭敬明所写的《小时代》又是一代人的青春。不同时代的青春都带有时代的鲜明印迹,但每代人的青春都是充满着幻想和感动,谁的青春都不是吃素的!”王蒙说。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