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7日03:57 来源:河南日报
郑春光服役期间冬季拉练照片。⑤3
本报资料图片
—追记﹃九○后﹄退伍战士、舍身救火英雄郑春光
□本报记者 赵春喜本报通讯员刘玉涛张葆青
他,只有23岁,面对熊熊烈火,为抢救乡邻,挺身而出,烈火中绽放青春的光芒。
他,和同龄人一样,生前也有着多彩的梦想,有着非同一般的热诚、向上。
他就是淮阳县因救火牺牲的“90后”退伍战士——郑春光。
郑春光,一名退伍战士,一名普通青年,在生死关头用纵身扑向火场的英雄壮举,再次回答了什么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月24日至25日,怀着敬意,记者一行再次走进淮阳县郑集乡郑集村,追寻英雄成长的足迹,聆听英雄生前的故事。
险情面前的生死壮举
1月30日,农历除夕,晚7时35分左右。郑集乡政府斜对面的一家服装店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有火苗蹿出。
听到呼救声,正在附近照看水果摊的郑春光急忙放下生意跑去救火。
“俺哥担心店里有人,就先去拍门,但没人响应。”郑春光的堂妹郑梦柯紧随其后。郑春光奋力将上锁的卷闸门拉开五六十厘米,虽然店里已经燃起熊熊大火,但他毫不犹豫地钻进了火海。此时,附近的群众也迅速赶来救火,然而刚刚掀开的卷闸门落了下去,着火的店铺引燃了相邻的店铺,火势迅速蔓延。
闻讯赶来的消防官兵迅速展开灭火营救。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火势终于得到控制,店铺经营人员全部安全脱险,而最先冲进火海救人的郑春光却倒在了火海中……
英雄的瞬间壮举绝非偶然。
郑春光的不幸离去,让熟悉他的同学、老师、战友、邻居扼腕痛惜。热诚、懂事、向上,这是郑春光留给大家的印象。
在学校,他是热心的好学生
事情虽已过去半个多月了,谈起郑春光,淮阳高中的老师和同学们仍然眼圈发红。
中学期间,郑春光先后担任班级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校学生会干部。“春光是有名的热心肠。作为班干部,他经常资助、帮助班里的其他学生。”卢振礼老师介绍说。
同学彭鹏丢失生活费,一筹莫展,郑春光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给他:“只要我还有一口馍吃,决不会让你饿着。”
同学孙江南扭伤了脚,上下楼不方便,郑春光主动帮助买饭,背他往返教室、寝室,坚持了整整一个月。
同学张文豪体育训练中不慎左手无名指骨裂,半个多月里,他的衣服、袜子甚至内裤都是郑春光洗净、晒干后给他送去。
对待同学,郑春光有副热心肠;对待学习,郑春光有股“倔劲”。在班主任郑博老师的印象中,春光读书特别勤奋,总早早进班学习,成绩一直居班内前列。
一件事情让郑博记忆特别深刻。2005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和郑春光同宿舍的刘申华高烧昏迷,郑春光赶忙报告给郑博老师,两人找来架子车,一起将刘申华送到一公里外的乡卫生院。
在卫生院,郑春光跑前跑后,悉心照料刘申华,像个大人似的,直到第二天早上刘申华的家人赶来才离开。看着倦容满面的郑春光,郑博不忍心,让春光回宿舍休息一下再去上课。可他说,“我是班干部,不能迟到、旷课”,径直走向教室。“这孩子身上有股让人吃惊的力量。”郑博说。
中学期间,由于表现突出,郑春光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三好学生”。2009年,正读高二的郑春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他是过硬的好战士
2010年12月,怀着对军营的向往,还在读高三的郑春光应征入伍,成为沈阳军区某装甲部队的一名战士。
在部队,郑春光留给战友们的印象是比较“硬”,无论军事技能,还是政治思想都很“硬”。
战友肖智满回忆说,郑春光刚进入部队就表现特别突出,训练特别刻苦。班内多次进行体能和队列比武,郑春光总排名第一。
战友唐雄回忆说,有一次参加军事演练,他和郑春光到“敌人”阵地前沿侦察。郑春光潜伏的草丛紧挨水洼,蚊虫较多,他提醒郑春光换个地方,可怕惊动“敌人”,郑春光趴着纹丝不动。演习结束后,郑春光的脸上、脖子上被咬了10多个大包。
由于素质过硬,郑春光入伍第一年就被提拔为副班长,第二年升任班长。当了班长之后的郑春光对战士们像一个“大哥哥”。连队开展春季3公里体能训练考核,战友王金明体力较差,中途几次掉队,郑春光拉着他一起冲向终点。
“春光在入伍前就是党员。在连队,平时一有任务就抢着上、遇到荣誉却往外让,他先后3次让出‘优秀士兵’和‘国防光缆施工先进个人’等荣誉。”对于郑春光的离去,当年的连队指导员闫明明很是惋惜。
在郑春光家中,记者看到一本笔记本,那是郑春光新兵入伍训练时的奖品。笔记本上,一页页工工整整地记着一首首军营歌曲歌词。
“练练练,练为战,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练练练,练为战,练成那打得赢的好儿男。”
“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遇强不示弱,无坚不能摧;团结一条心,谁也不掉队;扛着红旗向前冲,我们新一辈。”这昂扬的军歌,不就是郑春光的心声吗?
在村里,他是尽责的好村民
“春光不仅孝顺老人,团结乡邻,还头脑灵活,有发展眼光,本是村里接班的好苗子,可惜啦!”郑集村58岁的党支部书记郑建伟谈到郑春光时满眼含泪。
郑建伟说,郑春光退伍后,十分热心村里的各项事务,主动要求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早起晚睡在村里巡逻,让青壮年出外打工、老人孩子留守的家庭都感到很踏实。
就在一个月前,郑春光还找到村委几个人商量村子发展的事,建议村里借助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多搞反季节蔬菜种植或观光农业,尽早让父老乡亲的腰包鼓起来。
“村里失去个好孩子呀。”郑建伟泣不成声。
村里年逾七旬的五保户郑士学、郑子才等老人对郑春光感情特别深厚。郑春光总隔三差五地去看望老人们,挑水、扫地,陪老人聊天,代老人买东西、拿药。“多好的孩子呀,只想让他再陪着说说话!”老人们对春光的匆匆离去,一直不愿相信是真的。
也就是在年前,郑春光还让在乡里工作的邻居王显珍帮忙打听一下全乡有多少位五保老人,打算今年卖水果或者打工挣些钱,挨个去看望。
在郑集乡大街上,王进才的水果摊生意和郑春光家的摊位一个路南一个路北。俗话称,“同行是冤家”。王进才说,春光从不这样认为,他常说“有商才有市”,致富的路子应该大家一起奔。逢他卸货忙不过来时,勤快的春光总跑过来帮他搬卸。“这孩子的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王进才说。
郑春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周口市及其生前所在部队迅速掀起学习的热潮。周口市委、市政府、市军分区日前联合追授郑春光“优秀退伍军人,舍身救火英雄”称号,并向全市发出向郑春光学习的号召,号召学习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英雄虽去,浩气长存!③5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