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秋点兵00
春秋年间,齐桓公外出打猎误入愚公之谷,便问一名老人愚公之谷的由来。老人说:我养了一头母牛,母牛生了一头小牛,我用小牛换了一匹小马;一个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就把我的马牵走了,村里人都笑话我傻叫我“愚公”,所以这个地方叫愚公谷。管仲得知此事大呼;不是老头傻,是我傻呀!他前去跟老者道歉,还将年轻人绳之以法,把马还给了老头。
从这则小故事可以窥见,管仲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的充足理由,让人不得不服。作为当政者,能从小事中看出自己工作的失误:第一,“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恶事的出现是因为自己普法、执法工作没有做好;第二,“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如果老者对政府有信心,就一定不会给他,被抢走了也一定会告发他。而他选择了沉默,是对我的不信任。如此说来,真的是夷吾之愚也!
他反省自己“愚”,背后却是有深意的“大智”。所以他选择了退而修政,这不仅仅是一种智慧,一种以小见大的本领、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更是难得的担当——将天下百姓所受之苦归结为自己的责任,是心忧天下、体恤百姓的情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如此敢于的担当的气魄,以心怀天下、肩担重责的胸襟和眼界来完成党和人民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勾勒出好干部的“标准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应是好干部的第一形象,是人民群众期盼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风貌。一个人只有肩上担着大任,才能意气风发、敢干肯干,才能成为“中国梦”的脊梁,才能成为百姓福祉的寄托。党员干部只有明白自己的使命,才能做到深刻的自我反省,才能找到自己工作的失误和短板,就能在责任和压力的激励下义无反顾的勤政务实、服务人民。
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以怎样的心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管仲的反省自己、问责自己的事例可以给我们足够启示,要带着敏感的神经、担当的情怀去感受百姓之苦辣酸甜。看得到百姓的难事、看得到百姓的“疼痛”,并唤起自己心中的痛楚——是为政者的不足造成的,这样才能变得唤起责任意识、唤醒本性良知,才能清醒的、深刻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从对群众的悲悯之心上升到对信仰和追求的坚定。
如果为政者都能因百姓疾苦退而修政,都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就能少些“跑大了肚子也办不成”的准生证,少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例子,那么“四风”顽症将无附身之所,更何谈官员滋生贪腐之念?一些贪官污吏之所以走上邪路,就是因为他们肩上扛的是个人荣辱得失、见不得人的私利贪欲,张狂气焰也掩盖不住他们的心虚和怯懦,必然走的路比别人艰险甚至最终无路可走。
而只有卸下那些致命的“包袱”,背起人民的利益福祉,获得党和人民的支持,才能底气十足、奋发昂扬的走在人生之路上,才能实现作为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价值。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认真审查肩上背负的是什么,努力培养自己心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气魄,倾听群众心声、体察百姓疾苦,并用此作为工作的目标和改进的方向,以实际行动踏实工作服务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