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2日06:08 来源:重庆日报
新华社记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20日发出通知,要求从5月1日起,在二级以上医院就医,医患双方要签署协议书,承诺不收和不送红包和贵重礼品。
“关于医生不得收受红包的规定,各个医院其实一直在执行。”来自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公立和私立医院都以各种形式明令禁止医生收受红包,但临床科室收红包很普遍,“谁敢说自己没收过红包?尤其是手术科室。”一名从医10多年的主治医生说。
“红包”何以存在?“红包”都有哪些秘密?卫计委所要求的这一纸协议,能管住已经飞了这么多年的“红包”吗?
“不塞红包根本住不进来”
“一辈子也就生一次孩子,谁都希望少遭点罪。”在一家三甲医院妇产科住院处走廊,一位已进入预产期的孕妇告诉记者,即使事先已通过层层关系找了一名优秀大夫,但家人仍打算送上点“心意”。“手术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人这么多,大夫精力有限,不送点心意,真怕得不到照顾。”
“现在普遍有观念,手术前病人不给红包医生就不好好做,这种逻辑太可笑了。”一名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说,“绝大部分医生都希望手术顺利,不希望自己的病人治疗出现问题,这跟给不给红包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位医生告诉记者,他所接触到送红包的病人都是托关系硬塞进来的。“比如有病人一定要某位知名专家做手术。而专家病人太多了,为了抢‘专家’,就会给红包。”
据记者了解,三甲医院中住院病人给护士塞红包的现象很常见。“不塞红包根本住不进来。”一名准妈妈告诉记者,她想在某个大型三甲医院产科生孩子,但医院始终没有床位,后来通过关系找到了这家医院的护士长,又塞了一个大红包,才给加了床。
“病人是找关系硬塞进来的,都是熟人介绍的,才会收。要不找到关系,你塞红包想占个床位还塞不掉呢。”一名医生说。
他告诉记者,他所在医院曾经有医生收了一名不熟悉病人的红包,诊疗非常成功,但病人居然拿着医生收红包录像告了这名医生。所以在三甲医院,病人必须通过“熟人关系+红包”才能住进自己要求的医院或找到指定专家。这种加塞进来的病人送红包已成常态,如果不给,医生甚至会对中间人说他带来的人“不懂事”。
“自己碰到有人送轿车”
“红包要分清楚是事后感谢还是事先敲诈,这点很重要。”一位从业20余年的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医务人员事先告知患者,或者是暗示患者,如果不给红包可能会在诊疗上吃点“苦头”,这种就是明显的敲诈,应当受到严惩。实践中,随着医学临床诊疗不断规范,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医院间竞争加剧等综合因素,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出现。
“如果医生主动索取红包,当然要受处罚。但是将你情我愿的收受都定为医生受贿,实在有点冤。”一位住院总医师说。
“如果将患者的疑难杂病治好了,事后感谢的红包该如何处理?”一位主任医师坦言,自己遇到的最大红包是一辆当时价值20万元的轿车。虽然自己当时就断然拒绝,但也在想:“病已经看完了,患者由濒临死亡到转危为安,出院后为表示感谢说要送车,这种到底算不算红包?如果出院半年后,家属仍坚持送,该怎么处理?”
不少医生表示,还有一种更加说不清的“红包”——额外诊疗报酬绝对禁不了。一名病人家属告诉记者,她曾经托关系找到某知名专家私下给家人看病,一次出诊的费用就是近万元。“整个诊疗也就花了专家两个小时。专家往返飞机票、住四星级酒店、请吃饭,还带着他家人去山里旅游了一次,还包了一个6000元的大红包。而这还是熟人介绍的人情价。”
除了这类明显红包之外,还有一种“暗”红包更是难以察觉。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优质医疗资源非常稀缺,能够加塞、要求额外诊疗等基本上都是熟人,很多时候,“红包”并不是以实物现金的形式而是以“人情债”的形式出现。
“都是熟人,收钱收礼就见外了。一般都是帮医生办个事,急医生之所急,才能让医生对病人高看一眼。”某省会城市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他曾经帮一名医生的正在上高三的孩子找到非常优秀的家教,最终考入重点高校,从此后,他找这名医生看病都很“给力”,甚至他要找其他科室,这名医生也会帮忙介绍安排。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专电)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