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山村》衬托出姚厚芝伟大深沉的母爱

2014年02月13日05:36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山村》衬托出姚厚芝伟大深沉的母爱

  2月12日,冯斌正在介绍他为巫溪县重病母亲姚厚芝创作的这幅名为《山村》的水墨画。记者 熊明 摄

  本报记者 兰世秋 实习生 莫净洁

  宁静小山村,暗夜中的一抹光亮仿佛点亮了整个世界……2月10日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在京揭晓。颁奖典礼上,当重庆市巫溪县重病母亲姚厚芝走上舞台时,舞台背景出现了一幅名为《山村》的水墨画,衬托出姚厚芝伟大深沉的母爱。

  《山村》出自重庆当代美术馆馆长、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冯斌之手。

  不仅仅是《山村》,每一位“感动中国”领奖人对应的水墨丹青,都是由冯斌绘制完成的。这也是水墨画首次登上央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舞台。

  这些画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2月12日,记者专访了刚刚从外地回渝的冯斌。

  创作了300多幅手稿

  在冯斌位于川美新校区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一大堆《感动中国》的创作手稿。

  据了解,冯斌去年初曾在北京做过一次展览,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的成员去参观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11月,《感动中国》栏目组就找到冯斌,说希望用水墨画来作为颁奖典礼的舞台背景,让整个颁奖典礼更具有中国味道。

  冯斌对记者说,“感动中国”评选是年度大事件,同时,他也希望传统的水墨画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展示,就爽快地答应了。

  当时,导演组对冯斌提出的要求是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示出意象化的效果,而且,要根据每一位领奖人物的事迹来进行创作。

  去年12月,冯斌收到了央视传来的文字资料,经过和栏目组反复的沟通,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作品的创作。

  “这其中不知道撕烂了多少稿纸。”冯斌笑着对记者说,他创作了300多幅《感动中国》手稿,1月25日交出了22幅作品,最终有11幅登上了舞台。

  为姚厚芝画了4次《山村》

  “感动中国”的巫溪县重病母亲姚厚芝登台领奖时,舞台上对应的《山村》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冯斌告诉记者,因为领奖人物是咱们重庆人,他在创作时也格外用心,前后共创作了4稿。

  “姚厚芝身患重病,却用3年的时间用127万针绣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冯斌对记者说,他也被姚厚芝的事迹感动,在创作第一稿时,就考虑用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来表现这一主题。

  第二稿,冯斌在经纬线的基础上进行处理,斑斓的色彩点缀其间,整幅画作就像是一块正在纺织的布。

  随后,《感动中国》栏目组与冯斌进行了沟通,提出以小山村作为画面主要内容的想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冯斌曾到过巫溪写生,“当时巫溪乡村的宁静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于是,冯斌进行了第三稿的创作。他将记忆中的巫溪小山村画在了纸上。群山环绕中,夜色中的小山村静逸安详。画面中,一抹光亮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抹光亮,就像姚厚芝那伟大的母爱,穿透黑夜。”

  之后,冯斌再次进行修改,令画面更完美,完成了最后一稿。

  为“感动中国”作画分文未取

  冯斌创作的水墨画为“感动中国”获奖人物起到了完美的衬托作用,也成为整个《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新亮点。

  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沈小虞说:“冯斌用作品解读了‘感动中国’人物的美,用作品传递了‘感动中国’的德,作品与人物浑然一体。”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表示:“画的气质和精神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冯老师的妙手丹青,让画的语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记者了解到,冯斌的画作在市场上价格不菲。2008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一幅《朝雾》拍出了50多万元人民币。而此次为《感动中国》作画,冯斌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稿酬。

  冯斌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他,这次颁奖典礼上的主题曲是韩红演唱的,颁奖词是余秋雨和于丹创作的,他们都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昨天下午,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专程在渝对冯斌进行专访,谈此次的创作感受。据了解,这期节目将在《感动中国》的后续节目中播出。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