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军
毛泽东对工资改革问题,一连几年都相当低调,很少介入。在1956年全面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前夕,他特意在党内高层指出,工资可以增加一些,但“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的这一提醒显然没有发生任何作用,1956年公布的新的工资标准较以前没有任何带趋向性的变化。对此,毛泽东显然不满意。工资改革工作的帷幕刚刚落下,他就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提出了批评:“现在高级干部拿的薪金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悬殊是太大了,将来可以考虑也减少一些薪金。”正是基于这一点,据说毛泽东坚持不接受最高级别的工资待遇,只同意拿400元左右的工资。
按劳取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在工资待遇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领导干部等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标准比一般工人高的情况。而身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如何正确对待工资报酬,折射出的是其党性修养的高低。毛泽东坚持不接受最高级别的工资待遇的态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的政治操守,值得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反思,躬身践行。
官民平等。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在人格上与人民是平等的,在薪金待遇上也不应该有任何差别。实际上,还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提出过,即使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争取无产阶级最基本政治权利的斗争中,共产党人也应当坚持提出“所有官员的薪金没有任何差别”的政治要求,以求最大限度地限制因等级制所造成的种种流弊。但是,无论是哪一次的工资改革,官民之间的待遇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的,尤其是在所谓“高薪养廉”的大趋势下,一些官员总习惯于给自己涨工资。而毛泽东在工资问题上,主动要求不按最高级别计算,只同意拿400元左右的工资,体现的是官民平等的思想,也是对那些在工资待遇方面斤斤计较的官员的极大讽刺和鞭笞。
民生为重。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民生为大,民生为重,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只有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官员,如果只将眼光盯在自己的工资待遇以及其他“灰色收入”上,而不能主动降低对利益追逐的标准,是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民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业上来的。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按照工资改革方案,享受最高级别工资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他能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为高级干部拿的薪金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悬殊太大了,即便工资改革要加工资,也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如此的民生情怀,怎能不令人感动。如果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都能具有“天下还是穷人多”的悲悯之心,民生何愁不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又何愁不提高,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员,也不会沦为空谈。
不搞特权。党员干部,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不同级别的干部享受不同等级的工资,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官员将享受高工资、厚待遇作为自己应该享有的特权,非但不知道感恩报恩,甚至有的还变本加厉,拿着高薪不说,还贪得无厌地贪污腐败,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毛泽东主动降低自己的工资标准,不讲特殊,不搞特权,相比之下,某些官员应该汗颜。
心底无私天地宽。正因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主动舍小家保大家,以解放全中国、拯救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远大抱负,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才有了新中国的解放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回首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关专题 |
· 倪洋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