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奉贤百村计划探帮扶新路

2014年02月12日01:0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奉贤百村计划探帮扶新路

  本报记者 陆一波

  新春前夕,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内,6幢商办楼的身份发生了微妙变化:由该区100个经济薄弱村出资成立的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购置下了这一物业,将用于实施奉贤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的首个项目——百村创业园,并探索建立全区经济薄弱村共有共育共享发展的平台。“成立百村公司、百村创业园,是一种探路。”奉贤区委书记周平介绍,“这种区级层面统筹资源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整合区域资源。”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经营性资产、产业用地有限等原因,许多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缓。尤其是远郊经济薄弱村,发展难度更大。奉贤正试行的“百村计划”,能否给经济薄弱村带来起色?帮助“穷村”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不会钱生钱,穷村还是穷

  地处上海南部的奉贤,受制于地理环境、交通和资源等因素,经济实力在全市各区县中相对靠后。相应的,奉贤177个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也不强。

  2007年起,每三年一轮,上海连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无论是当初的“村可支配收入人均低于300元/年”标准,还是调整后的“低于400元/年”标准,奉贤都有超过一半的村未“脱贫”。

  市委9个大口党委的155个党组织和杨浦区、原卢湾区等的52个党组织与奉贤“穷村”结对,近三年累计帮扶资金7300万元。新一轮综合帮扶中,浦东新区和临港集团、虹桥开发区与奉贤全面结对;上海国盛、国际、电气、城投、纺织及上海银行、国泰君安等市属七大企业集团与奉贤七个镇结对;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杨浦、静安继续保持结对关系不变。同时,奉贤也加大了区公共财政对村的支持力度,转移支付资金从村均14.1万元/年逐年上升至36万元/年。区、镇两级财政对经济薄弱村补贴补助资金达3700万元/年;并实行了区内“局村挂钩”帮扶机制等。

  修桥筑路、访贫问苦,一系列举措让“穷村”面貌有了改观。“但是,‘输血’性的帮扶毕竟只能解决眼前问题,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谭士军坦言。2012年,全区经济薄弱村依然达100个,占56%。

  “不少村仍不得不为钱发愁。”庄行镇新叶村党总支书记姚建中以他所在的村为例,3400多名村民按“400元/年”标准倒算,村可支配收入一年要136万元才不算“穷村”。然而,村里收入来源包括土地流转费、转移支付、转制企业土地使用费、招商引税等,一年总共也就80多万元。结对帮扶6年来,村里平均每年获得帮扶资金17万元左右。“每年要有近百万元资金,才能基本维持一个村的日常运行。”姚建中无奈地说到,“帮扶资金到了村里,村里不会钱生钱。今年用掉,明年还是缺,穷村还是穷。”

  将帮扶资金变发展资金

  “穷村”盼“脱贫”,可手头不仅缺资金,更缺项目。但是,如果让它们“野蛮生长”,不仅成功可能性小,更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甚至造成环境负面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而根据“百村计划”,这些问题将得到避免:100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百村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每村出资10万元。“联合平台的设立,实现了有限资金的聚集。每个村10万元,数字并不大;但聚集起来,就有1000万元。好比1根筷子和100根筷子,哪个更容易折断,不言而喻。”谭士军说。

  百村公司成立伊始,就展开了首个项目的投资——购买位于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内的6幢商办楼。该物业占地40亩,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成本价近2.1亿元。只有1000万元的百村公司,哪来资金购置物业?

  “蚂蚁”吞下“大象”的背后,是“百村计划”制度设计的核心所在:将帮扶资金变为发展资金。谭士军算了一笔账:今年,市、区及相关市属企业对奉贤100个“穷村”的帮扶资金共计6700万元;财政对每个村的支持,两年累计8000万元;通过项目申报可获得市帮扶专项资金7000万元,首笔投资的资金就这样解决了。除了资金支持,更离不开政策支持。在区国资委等协调下,百村公司才得以从开发区手中买下这一 “下金蛋的母鸡”,从而实现“项目较快见效”。

  目前,由这6幢商办楼组成的百村创业园,已有多家企业入驻。“上创超导”便是其中之一。百村公司还以“上创超导”所用8000平方米商办楼作价入股,“今后不仅能有股金收入,还有望农村集体资产上市。”百村公司总经理王钢强介绍,今后除物业经济外,公司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项目和发展方向。

  打造农村经济“发动机”

  “百村公司能不能赚钱?赚了钱,收益怎么分配?”对于100个“穷村”的姚建中们来说,这是他们最关心的。

  王钢强亮出的预期收益明细,给出了答复:物业租赁收入,一年约1200—1300万元;落户企业形成的地方财力,由区政府以专项形式扶持百村公司,“今年落户企业税收有望达3亿元,形成的地方财力约为3000万元”。此外,百村公司还以物业作价入股等形式获得收益。“为支持农村综合帮扶工作,考虑在初期租赁收入较低时,按物业购置投资额的银行当年基准利率计算利息,给予保底回报;当实际租赁收入较高时,则按实际收益率回报。”王钢强补充道,为加大项目的招商引税成效,区政府已将其作为全区最大的招商平台,将集聚市、区、镇、村各方资源,引入更多优质项目,力争在3—5年内实现招商项目税收5亿元,确保地方财力每年增长。“而根据眼下的初步测算,今年底,各村有望获得30万元的首次收益分配。”

  “公司收益将按公司章程直接均分到100个村。村里就有了实力改善公共服务和增进农民福祉。”王钢强说。但他也提出了问题:“作为利润进行分配时,公司须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按3000万元利润计算,光缴税就得900多万元。作为帮扶项目,税收能否有优惠?”

  如今,姚建中除了村支书职务外,还担任百村公司监事,“公司监事中有来自区农委、审计等部门的人员,我是来自村的代表。”作为监事,姚建中有权检查公司财务、对公司负责人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等,“这是100个村的集体全资公司,背后是全体村民的利益,当然要履行好监事职责。”

  “百村公司委托国有区农发公司经营,从总经理到招商团队,没有自己的专职人员,因此运行成本很低。”谭士军介绍,“而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廉洁、收益分配的公正,从公司成立到运营以及公司的每一份财务报表,都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程监管。”

  “百村公司、百村创业园的成立,将政策性支持和市场化手段有机结合了起来,使农村综合帮扶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在区委书记周平看来,这不仅是帮扶机制的创新,更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这一全区性统筹的发展平台,使农村集体经济不再固守在农村范围、小打小闹,将实现农民增收和地区发展的双重目标,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