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2日05:23 来源:重庆日报
第二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黄一志看望老人
因唐贞观八年临江郡人(现忠县)巴蔓子“刎首留城”和三国时期严颜将军“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名临江为“忠州”,以忠勇、忠义、忠信、忠孝为内核的忠文化由此发端。如今,“忠勇、诚信、求实、创新”成为新的忠县精神,并逐步成为忠县人行为指南的“忠德”文化。
一个“德”字在忠县历史血脉中何其厚重——近年来,在重庆乃至全国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每一届都有忠县人和他们的感人事迹荣耀登场,忠县因此揽回“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的道德模范奖项。
“五朵道德金花”盛开在忠州大地,牵引着忠县熔铸起一座“道德之城”。
提升全民道德水平:
五朵金花锦上添花
今年寒假,忠州四小学生陈露在床头贴上一张纸条:“我要向林香姐姐学习!每天要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这个假期,“林香姐姐”走进了忠县许多中小学生的生活当中。
已为全国很多人熟知的吴林香,是忠县马灌镇初中学生。从9岁起,她就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母亲身患癌症,外婆瘫痪在床,外公右手残疾,还有年仅4岁的弟弟,她不仅要学习,还要干农活,照料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
吴林香这样一路艰辛走来,并于2013年11月9日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最美孝心少年”璀璨的颁奖典礼晚会。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中国最坚强女孩”等光环涌向吴林香,也让忠县锦上添花。
“一个地方争得荣誉并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需要的是通过道德模范来影响和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建设。”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琼说。
毫无疑问,忠县这些感动全国的道德模范做到了。
痛失两位至亲却救起4名落水儿童,荣获“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的黄永明;抱病奔走并献身移民工作主战场的全国优秀纪检干部、“敬业奉献”模范张兰权;30多年义务照顾孤寡老人,荣获重庆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李淑娥;甘做100多位老人的好儿子,荣获第二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的黄一志;缺钱不缺德的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定祥等,近几年来,一个又一个的道德模范成为一盏又一盏的道德明灯,点亮了忠县人共同的道德追求。
道德“五朵金花”的绽放,更带动了一批人遵德守礼,比传统的教育宣传形式更有成效。
在忠县召开的一次道德模范座谈会上,几位本土道德模范结合自身事迹和对道德的朴素理解,向与会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
“请道德模范为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上课,是预防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和提升公务人员精神境界的积极探索。”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表示,近年来,忠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道德之城”,抓住社会公民、党政干部、企业经营者三个群体,意在形成普通市民讲道德、公务人员讲政德、企业经营者讲商德的全覆盖。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给道德以最高礼遇
“走过这么多地方,从没见过这么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春节期间,浙江商人吴信元前往忠县考察一个投资项目,在县城一家酒店小住一周。
每到一个地方,收看当地电视节目是吴信元的习惯,他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迅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商机。入住忠县第一晚,当地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令他耳目一新——当地市民和“身边好人”被邀请走进演播厅,讲述道德故事,共话道德力量。
不仅如此,吴信哲在忠县马年春晚的现场还看到,以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的说唱节目,配以道德模范的视频资料,让观众走进了道德模范的动人故事中。更让他点赞的是,县委书记刘贵忠在晚会现场亲手将慰问金送给了到场的10位道德模范,代表县委、县政府给他们拜年。
而由文艺志愿者组成的100个演艺团队,春节前也没闲着,他们正巡回在社区、学校、院坝、企业之间,演出以道德模范为原形的舞台剧,进行道德感召。
事实上,在忠县,不仅电视、报纸、网站以及公交车车身、车载电视、楼宇电子屏等传播载体有关于讲文明、守道德的公益广告,各文明单位还创设了“道德讲堂”、“忠州故事会”、“文明礼仪大讲堂”,引导干部群众自我评议、反躬自问,告别不道德陋习,争做文明市民。
“这让我坚定了投资忠县的信心!”吴信元认为,道德在一个地方有如此“礼遇”,是这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有着“润物无声”之效。
据了解,忠县开展了“看待人接物,比奉献精神;看文明举止,比服务质量;看精神风貌,比道德水准;看学习效果,比素质提高”的“四看四比”活动,全县共有10万余人参与活动,市民的思想和行为在自我评议、自我教育中得到启迪和规范。
在忠县忠州镇十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光霞看来,道德的普遍提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而言,是一种成本较低、效果持久的良好途径。
前些年,该社区有一个居民小组因集居大量流动人口,邻里纠纷不断、治安案件频发,甚至险些引发群体事件。县属相关部门多次驻扎此地开展维稳工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近几年,社区经常请来道德模范或文明标兵现身说法,并结合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久而久之,矛盾纠纷和社会隐患逐渐消融。
提升县域竞争实力:
道德力量推动发展
兑现比承诺更重要——前些年,在三峡库区破解产业空心化瓶颈过程中,忠县全力营造良好招商环境,用实际行动铸造了这样一块金字招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前不久,一个10万头生态肉牛循环经济项目落户忠县,就源于道德的力量。去年盛夏,忠县与客商初步接洽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每天早上6点出发,冒酷暑顶烈日,奔赴全县28个乡镇选择肉牛育肥基地,仅一周时间就完成了30个育肥基地选择。
“有些前期工作其实是客商的事情,但想到对方人生地不熟,我们就多辛苦一点,帮他完成了。”忠县投促办负责人说,“如果客商选址不对,一笔巨资投进来收效不理想甚至亏了,我们会过意不去,更觉得不厚道。”正因为忠县人的“道德感”,这位原本有意落户另一区县的客商很快决定扎根忠县这片“道德沃土”。
“仅仅是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框架下工作还不够,如果延伸至道德层面来规范自己,我们的工作会更真诚、更主动、更有亲和力、更具人性化。”忠县县长熊世明认为,道德虽不如一个重大投资项目那样可立竿见影地产生GDP,但道德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县域竞争力。
道德比规章更重要。道德建设如何才能持久“变现”为县域竞争力?
“靠日常活动创建和长效制度安排,靠日积月累的持之以恒。”王建琼说。
目前,一系列创建活动正在忠县蓬勃开展: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学道德模范·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学道德模范·当岗位先锋”主题活动,在农村社区开展“学道德模范·扬家庭美德”主题活动,在企业个体经营者中开展“学道德模范·做诚信商家”主题活动,在全县上下开展“学道德模范·守社会公德”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共评选出各类道德标杆200多人,实现了典型效应向群体效应的转化,做人讲良心、行事讲道义、处世讲爱心已成为忠县人的生活常态。
与此同时,忠县坚持“教育、监督、惩治”并重,大力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作风效能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公共场所言谈举止等方面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
“道德在忠县有着‘遗传基因’,我们当然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实施路径!”刘贵忠说,一座奔涌着道德血液、盛开着道德之花、彰显着道德力量的城市,必然将是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城市。 文/黎万林 周其钊 李安楠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