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0日02:10 来源:北京日报
人物:陈雪齐
(一名想成为专业马拉松选手的“外卖哥”)
“还有42.195公里就到终点了,加油。”这是陈雪齐的微信签名,也是他奔跑时内心的声音。
42.195公里,一个全程马拉松的长度,也是陈雪齐与梦想之间的距离。这位25岁的“外卖哥”渴望成为一名专业马拉松选手,为国争光。“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因为我对马拉松充满热爱。”
来自河北涿州的小伙子陈雪齐,本职工作是在安定门一家餐馆送外卖。每天清晨,他都去住处附近的公园跑步、训练,然后回家学习文化知识。上午10点半到下午2点,是他的上班时间。收工后,他还要坐40分钟公交车,去北京体育大学内的国家队训练馆训练,然后再赶回店里,下午5点到晚上8点继续送餐。
实际上,北体大内的国家队训练馆,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的。陈雪齐曾在学校附近当送水工,给这里送水,这名朴实的小伙子对体育的热爱打动了训练馆的领导,他有了“特权”,可以进馆跟着国家队训练。一开始,陈雪齐偷偷跟在队员后面练,离着10多米,不敢靠近,“后来就熟了,那些专业队员们还挺支持我的。大家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
练了一年多后,陈雪齐进步很快,于是他信心大增,辞去工作,专心训练。不过,迫于生计,他后来又应聘成了外卖员。有时,要求送餐的客人离得近,他就跑着去。
作为一名编外“个体户”,陈雪齐没教练指导,也没任何保障。肌肉疲劳了,他就去街边的盲人按摩店;没有器械,就抱着餐馆的米袋子做负重蹲起;他的几套训练服,都是参加比赛发的,一双旧训练鞋已经穿了3年。“现在每个月工资2500元,除去基本开销和训练,还能给父母一点。”
有不少人向陈雪齐伸出援手。“北体大校队的老师帮我制订训练计划,有什么不懂的,我都问他们。有伤病时,北体大康复系的学生会帮我恢复。”帮他的这些人,都是他以前送水时的客户。“他们的鼓励,是我的动力,有时我想,要是跑不出来,对不起这么多好人。”
为什么爱上长跑?陈雪齐挠挠后脑勺,“就是突然喜欢上了,也许是‘真爱’吧。”
那年秋天,高中毕业的他来京探亲,正赶上天安门广场举办马拉松,他被那宏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了。“我第一次知道有这种比赛,太震撼了!于是我就开始跑了。每当奔跑时,我会忘记自我,非常投入,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鞋底蹬踏地面的声音,很享受。”
2010年5月30日,他参加了张家口马拉松,第一次跑完42.195公里,“当时想哭,觉得自己有点儿伟大。”
陈雪齐已经参加过好几次马拉松比赛,最好成绩是去年北京马拉松的2小时50分。这个成绩,与“国家健将级”达标成绩还相差半个多小时。“但我对自己有信心。好好练,今年应该能达到2小时30分。在35岁前,为了马拉松梦想,我会一直努力。”陈雪齐说。
图为陈雪齐在训练中。
本报记者 黄志阳摄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