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08日08:00 来源:新华日报
1月23日上午,淮安市淮安区烈士陵园,清洁工范超正在打扫。干这份工作两个月来,他已领了两次工资。“扫扫地,每月1500元,够多的了。”范超说,“我这样一个患有轻度脑瘫的人,政府帮我安排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很满足很高兴了。”
自去年9月以来,像范超这样圆了心愿的事儿在淮安区就有493个。去年8月,区委书记吉子俊在苏嘴镇龚营村走访时,有村民反映现在干部抓招商引资多,下基层少,群众一年半载见不到干部影子。吉子俊感触很深,要求全区机关党员干部走近百姓,号准问题脉博,消除干群隔阂。该区自加压力,提出“作为周总理的家乡,在市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前,能学的先学、能改的先改”,组织党员干部“地毯式”走访全区26个乡镇、167个村居,发放1300余份调查问卷,一个个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浮出水面。
今年过年,苏嘴镇衡河村60岁的陆玉梅心里充满期待,她的心愿就要实现了。“这要感谢镇党委高辉书记的帮助。”陆玉梅的心愿,是想要一份低保。2012年,她丈夫患了食道癌,看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加上儿子患智障,小孙子上学,家里一贫如洗。前不久,全区重新核查农村低保情况,她向到家里走访的高辉提出了这个愿望。随后,村里为她递交了申交材料。村会计陆荣生告诉她,今年一季度就能批下来。
该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群众意见最大的是农村低保不公开不透明,部分已经脱贫的低保户还在享受着低保金,而有些符合条件的困难户却得不到保障。“低保决不能一保了事,要实行动态管理,真正为困难户解决燃眉之急。”该区用两个多月开展核查,共核减取消人情保、关系保及因生活好转已超过低保线的低保对象3000多户、近8000人,并将1000多户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
在大走访的同时,该区组织部门及共青团系统联合发起了“点亮微心愿、汇聚正能量”活动,在全区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我想孙子上个好幼儿园”“我想给儿子找份工作”“我想孩子上学能有校车接送”……五花八门的心愿托起普通群众的梦想。“我们根据内容把‘微心愿’分解到67家单位认领。在去年底前的两个多月里,493条‘微心愿’全部实现。范超的心愿就是征集上来后,发布在网上,最终由民政局认领,把他安置在烈士陵园做清洁工。”淮安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副主任郭春生介绍。
如果说先期启动的“点亮微心愿”活动,是有针对性地满足部分困难群众的最急需的小小心愿,那么接下来开展的“百日解题行动”,则是集中人力精力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走访大调研基础上,全区摸底排列出400多题,下放给各相关部门落实解决,经过三个多月的集中“解题”,目前已完成380多题。
“每道题都是一个大类,比如农村‘断头路’的修建,三个月来就修建了26条1980米。”郭春生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列举每一道题的“解题”结果:区直部门共为经济薄弱村解决村部建设、水利设施等问题42个;挂联企业领导干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110多个;区农委、经贸委、农商行联手推出8个农民创业贷款品牌,共发放小额贷款2.12亿元;职能单位包挂处置信访案件178件……
“让每一个干部都走进群众家里,让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群众的愿望得以实现,是对干部作风最好的锤炼。”吉子俊说,从去年9月到元旦、春节前,全区9700多名党员干部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还在慈善一日捐中捐款几百万元,帮助2400多名大病患者和300多名贫困大学生等一批困难群体解决了医疗费和学费等难题。同时,区里开出猛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推诿扯皮者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新规出台后,目前已问责处理12名干部。
本报通讯员 于明星 刘洪成
周玉秀 朱天羽
本报记者 彭广余 李先昭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