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营山县委常委、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因病辞世后,社会各界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寄托对文建明的哀思,对文建明的家属表示问候。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文建明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逝世后,各级媒体从不同角度,生动解读了他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不论是熟悉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深入了解他的先进事迹后,无不感到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可以说,文建明同志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20字好干部”标准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本生动教科书。
学习他信念坚定,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1年7月,文建明从南充农学院毕业后,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先后在8个乡镇做过近20年党政“一把手”,每到一处都攻坚破难,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治乱书记”、“爱民书记”。由于积劳成疾,2003年文建明被查出患有早期肝硬化,家人和同事都劝他好好治疗,可他总是以“工作忙”一推再推。2005年10月,文建明被查出患有原发性肝癌,此后的8年中,先后做过38次手术,但依然一方面拼命地工作,一方面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被广大党员、群众亲切称为“营山的焦裕禄”。他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言的共产党人。
学习他为民服务,一辈子关心群众疾苦,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人生旅途如同赶车,只是早班车和晚班车的区别,我最多就是先走一步。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文建明同志去世后,来自各地的400多名干部群众赶到营山县殡仪馆,冒雨为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送行。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党员干部,文建明用他的行动,为当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添了一个生动的注脚。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
学习他勤政务实,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忠于职守、忘我工作。“文书记基本上一天休息四到五个小时,吃饭更是没准儿,总感觉为人民办事时间不够用,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吃不消,受不了。”文建明随行人员小王如是说。城南镇党政办干部刘重九为文建明算过一笔账,虽然这两年文建明每次住院会耽搁一周,可他一旦回到镇上,每天来得比谁都早,他的工作量是常人的2倍。即便身处重症监护室已不能开口说话,他还用颤抖的手写下“工作一定不能拉下”几个字。文建明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公务员。
学习他敢于担当,一辈子创新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这是文建明的口头禅。2003年,文建明调到城南镇任党委书记。他积极推行村财镇管、集中办公、下访寻问题等机制,把一个问题较多的“城烂镇”变成了明白镇、致富镇、债务归零镇。他提炼出“三制三定三教育”和“两下两集中”工作法,被中组部命名为“文建明工作法”,在全国乡镇予以推广。中组部用一个人的名字,命名一个乡镇工作方法,在全国推广,这种事在文建明之前没有过。他是一个敢于正视困难、善于化解矛盾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学习他清正廉洁,一辈子清清白白为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这些年,城南镇的工程投入每年都在千万元以上,有人想邀约文建明在农村务农的弟弟一同入伙包点工程,没料到弟弟的话刚说出口,就被文建明挡了回去。“搞农业你是内行,干工程你是外行,隔行如隔山,你还是安心当你的农民吧。再说,你是文建明的兄弟,更不能把组织给我的岗位和荣誉当成你谋取利益的手段。”即便是一些和文建明有“过节”的人,有说他“冲”的,有说他“抠”的,也有说他“横”的,但没有一个人说他“贪”。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文建明同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