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张灯舞龙红灿灿 祈福迎春乐融融

2014年02月04日06:19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张灯舞龙红灿灿 祈福迎春乐融融

大学生身穿古装在苏州拙政园巡游。 余 萍 杨桂宏 王建康摄

不少南京人来到乡村拥抱自然。

兴化非遗传人的“马”糖画,深受小朋友欢迎。

  大年初二,金湖县二十多支文娱队以舞龙、划船、跑驴等民俗表演,为广大民众献上了丰盛的新年大餐。 吉尔云 陈义宝摄

  无锡:灯笼高高挂,小吃处处香

  大红灯笼高高挂,骏马彩灯展翅飞。正月初一,“江南最胜丛林”无锡南禅寺景区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集灯会、庙会和祈福法会于一体的新春节事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最地道、最传统的年味。

  一走进南禅寺,喜庆气氛扑面而来,制作精美的骏马彩灯成为最热门的合影对象,造型可爱的卡通飞马气球自然是小朋友的最爱。广场上挤满了人,一组年画展充满祈福迎新的味道,从古代门神到花鸟金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庙会上,吹糖画、剪纸宫灯等民俗纪念品应有尽有,传统年食、豆腐花等民间小吃琳琅满目,游客们买上一些回味儿时记忆,或者挂上祈福灯笼,祈求新年里健康平安。

  “庙会、灯会一起办,真的很热闹!”来自南通的朱龙今年在无锡过年,趁着天气晴好,全家人来到南禅寺游玩,吃一串冰糖葫芦,玩几次套圈圈,老人孩子都说高兴。

  南禅寺新春庙会、灯会将一直持续到2月15日,期间有舞龙、舞狮、扬州木偶戏等非遗表演,还有百寿灯笼群、百福灯笼群等大型灯展。本报记者 浦敏琦

  扬州:古镇锣鼓喧,农民“踩街”忙

  大年初一上午8点整,扬州长江岸边的古镇瓜洲响起了喧天锣鼓,一年一度的踩街盛会开始了。

  参加表演的农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舞着龙、耍着狮、跑着旱船,从集镇北头一路浩浩荡荡,沿街表演,给村民们送去幸福安康的祝愿。

  村民毛启莲已连续第6年参加“踩街”了。早上5点多钟,她就带领着瓜洲镇扬剧艺苑的28名团员起来准备行头。为了表演出彩,踩街开始前他们又彩排了好几次。轮到扬剧节目出场时,毛启莲和伙伴们熟练地走起台步、摆起造型,大家默契配合,引来观众们阵阵喝彩。

  观看的人群中,记者看到瓜洲镇的党委书记黄金发也在其中。他告诉记者,瓜洲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艺术团,今年不仅在集镇有“大踩街”,各村也有“小踩街”,瓜洲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参与红红火火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借此向游客展示瓜洲这个新兴旅游古镇的文化底蕴。 本报记者 张 晨

  连云港:新春采草莓,清香扑面来

  3日上午,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南湾村的400亩草莓旅游园里,携妻带子的游客刚停下车,就兴致勃勃地找种植户谈起了价钱。

  室外寒气袭人,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章姬、太空2008、妙香等优质草莓品种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草莓果娇艳欲滴,清香扑鼻。

  问及春节期间的采摘情况,种植户李先东的妻子张兰美抢着回答:“春节这几天,俺家20亩地的草莓大棚,已经接待了600多人,光是采摘就赚到4万多元。要不是最近几天气温偏低,光照少,棚里的草莓熟得慢,这收入还会高。”

  黄川镇负责农业的副镇长殷东介绍,该镇已经形成3万亩草莓经济带,年产草莓鲜果约5万余吨,产值4亿元,亩年纯收入超万元。“今年春节期间,咱们草莓基地接待游客将突破3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达到450万元。”

  本报通讯员 张开虎 本报记者 吉凤竹

  泰州:重温老行当,年味分外浓

  除夕,泰州老行当艺人们迎来最忙碌的日子,面塑、炸炒米、草编、青布挑花、虎头鞋制作、抖空竹、钉秤、箍桶等20项老行当现身街头,让市民们找到了儿时的年味。

  76岁的梁清尘是位花灯艺人,他扎的花灯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吸引来了香港记者为他拍摄专题片。目前,他已拥有两家淘宝网店。春节期间,他在老街展示100盏各式手工花灯,不但有寓意“和和美美”的莲花灯、十二生肖花灯,还有应时应景的马灯。他的花灯特别好卖,几天前就被抢购一空。

  60岁的草编艺人唐桂田从事草编30多年,一片草叶在他手中三两下、两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蛐蛐就完成了。“每到节假日,我都来老街展示草编,有时一天能卖上百个。”唐桂田说。

  相较往年,泰州今年的老行当还增加了不少新手艺,手工丝网花就是其中一项。记者在老街见到了手工丝网花艺人关洪娟,去年8月,关洪娟凭借自己的手艺成为泰州老行当文化研究和保护协会会员,将摊点固定设在老街。这半年来,很多人认识了她,跟她学做丝网花,生意越来越好,“最多时一天能有200块钱收入。”

  泰州老行当文化研究与保护协会会长龚为介绍说,整个集中展示活动,将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七。

  本报记者 赵晓勇

  姜堰:免费游湿地,开心过大年

  大年初三,是第十八个“世界湿地日”,泰州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再次免费向市民开放。一大早,家住姜堰区新世纪花园的潘勇便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了湿地公园。“恰逢春节,大家都有时间,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感受湿地,放松心情。今天我们三件事:上午游湿地,下午泡温泉,晚上吃‘溱湖八鲜’。”潘勇笑容满面,开心极了。

  当天游览溱湖湿地的泰州本地游客达到一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农业”。刚刚摘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桂冠的溱湖旅游景区精心安排主题活动,在景区内外设立湿地知识宣传台,在中国溱湖湿地科普馆安排专人介绍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爱护湿地、关爱鸟类和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区还筹划了“新春嘉年华”系列活动,让游客不仅能饱览美丽风光,体验踏水车、唱乡歌、编渔网等生态旅游的乐趣,还能欣赏到舞龙、挑花旦等里下河民俗风情。 本报通讯员 刘永彬 乔梁

  本报记者 赵晓勇

  海安:龙灯翩翩舞,生活步步高

  大年初一,有“中国龙舞之乡”美誉的海安,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在海安高新区新丰村的广场上,随着“龙长”的哨声响起,海安丁家龙的30多名舞龙人以轻捷灵巧、变幻自如的动作,伴和着乡土风味浓烈的民间吹打乐,一会弹跳腾越,一会云游翻飞,如溪水回流,似彩云游弋……每年春节期间,这里的人们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新春的祝福。 丁家龙第十八代传人、丁家龙队“龙头”丁永生告诉记者:“丁家龙花式有72套,技术含量最高的是丁家罗汉龙,这是全国唯一摆脱凭旗杆、竹竿叠罗汉的传统,独创出三层相加、四层相叠的宝塔形状,如蛟龙出水、腾云驾雾,预示着来年的粮仓层层堆叠、将来的生活步步高升。”

  新丰村村委会主任丁祥海介绍说,新丰村村民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在动作和表现形式上不断改良更新,形成了在全国各项赛事中多次摘得桂冠的“丁家龙”。在新丰村,会舞龙的男男女女有50多人,曾经出现过四代人同时舞龙的动人场景。

  本报通讯员 刘宁 本报记者 丁亚鹏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