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01日01:01 来源:解放日报
周磊姿(右二)在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3、4号线东宝控制中心指导年轻调度员工作。 蒋迪雯 摄
配合春运的“双头班车”运行图,以及配合3号线轨道沉降专项整治工程的运行图出炉。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任翀
昨天清晨5时25分,马年第一列地铁3号线的身影,从上海南站准点奔驰而出 ,驶向临时终点水产路站;10分钟后,水产路站的列车也准点发车,飞驰而去。此时,在地铁运管中心3、4号线东宝控制中心,目光紧盯地铁路网运行监控屏的周磊姿,轻轻嘘了口气。他说,到目前为止,3号线春节期间缩线运营可以说是顺利启动,双向首班车正常运营。
周磊姿的头衔是控制中心的调度长,他与团队50多名调度员一起,负责监控地铁3、4号线的运营情况。一旦出现非正常运营状况,他们得迅速调整运营方式,并与其他地铁线路的调度员取得联系,判断整个地铁路网的运营变化,及时提醒乘客调整出行方式。平时,乘客们听到的“列车将限速运营”、“预计影响运营15分钟以上”等提醒,就是调度员的判断结果。
对周磊姿而言,农历蛇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一直延续到了马年,当马年3号线首班列车出发时,他已经在岗21个小时。他告诉记者,前12个小时与普通工作日一样,是对3、4号线的运营进行监控;但从除夕夜3号线最后一班列车完成运营后,他的工作就切换成为3号线沉降专项整治提供保障了。
原来,地铁调度员的工作 “日夜不分”,白天负责运营秩序,到晚上,要为地铁维护保养做指挥:“哪个区段需要停止供电,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作业;哪个区段不允许列车停靠,给施工留出空间……”在他们眼中,夜深人静时的调度工作,比白天更加紧张,在6个小时的停运时间里,不可懈怠,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维护计划配合施工人员;到了第二天东方欲晓,又要及时调整为日间运营保障模式。
春节期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夜间调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水产路站本来不是线路的起讫点,变成临时起讫点后,站点的供电方式、车辆到达后的折返方案等,需要重新设计;3号线缩线运营,共线的4号线仍正常运营,必须分秒不差进行协调……
8时30分许,周磊姿完成了两次日夜调度模式的切换。此时,3、4号线正常运营,周磊姿也将工作交给接班的同事。整整一夜未睡的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却不忘请记者向乘客送上祝福:“愿新年出行一马平川”。
画外音
马年正月初一,一条来自地铁工作人员的祝福短信读来特别贴切:“地铁路网助出行,预祝您东行顺利,南走吉祥,西出平安,北遇祥瑞,中有如意。”如今,坐地铁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出行首选。上海地铁路网总长567公里,承担的客运量已占客运总量39.4%。随着上海创建“公交都市”步伐加快,马年的地铁路网还将增添新成员,市民乘坐地铁出行更加便捷。
地铁正常运营,离不开幕后的保障人员。但他们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小小的期待:在早高峰,调度员最怕乘客“吊门”,一扇门不及时关上,就会影响后续列车的准点运营;在列车故障期间,乘客随意拉下紧急制动把手,不仅无助于故障解决,更会延长排障时间;还有非法侵入地铁轨道、违规向列车丢弃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都会增加地铁保障难度,增加地铁的故障发生率……所以,乘客们在享受地铁的四通八达时,不妨也想一想,自己能为地铁的正常运营做些什么?文明乘车是对地铁保障人员的最好回报,也能让“公交优先”的优势发挥得更加突出。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