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9日10: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文/摄 廉宏 本报记者 宋晨曦
“我的梦想就是让黑土地上长出的香稻像高粱穗一样大,产量高,品质好!”近日,在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84岁的我国育种专家、绥化市优特稻综合开发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苗永增手捧着一把香稻种标本,双眼炯炯有神。
在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内,稻种清选机在飞速旋转,颗颗饱满的谷粒像打滑梯一样坐上传送带,被传送到库房直接上垛。老人说:“我们现在回收的是春天售出的稻种, 目前,已回收稻种300多万斤。我们的新品种——香粳稻苗稻2号,刚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参与种植稻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绥化市北林区、绥棱、内蒙古及吉林部分地区。”
1984年,从中学生物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苗永增,听说泰国、日本香米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4~5倍,于是萌生了寒地香稻育种梦。苗永增从湖南引进香稻品种,与当地及云南的黑稻和吉林的黏稻杂交,历时十几年,研育成功绥粳4号,被省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特稻推广品种,世界最高纬度香稻、北纬45度~50度之间第一个香稻品种、我国第一个香粳稻品种,在省内年栽培达30万公顷以上,平均每公顷产8500公斤左右。2010年育成了超泰型香稻新品种苗香粳1号,2013年审定通过了全省唯一的香糯稻品种苗稻1号……诸多第一,树立了这位矢志不渝、倾注毕生心血研育寒地香稻品种的老人在育种界的地位,他被业内人士称为寒地香稻之父。
提起育种的过程,苗永增的传承人、他的二儿子、嘉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苗锡宁介绍说:“一个水稻品种的研育至少要10多年的时间,过程很艰难,配杂交组合时,从源头上用抗性、米质和生长性状俱佳的做组合,要在它们分离变异的成百上千样后代中优中选优甄选。”提起新品种苗稻2号的优点,苗永增说:“经过5年时间试种,苗稻2号每公顷稳产1.5万斤,高产每公顷在1.7万斤以上。”经省指定稻瘟病抗性鉴定单位三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其抗稻瘟病性较强,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点无病害发生,田间抗病性好,耐冷性强。经过米质鉴定平均分析结果,整精米率为67.5%~68.5%,食味品质82分以上,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
老人研育的新稻种带动了一方农民增收,种香稻成了当地农民致富首选。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农民宋树贵说:“去年种了一公顷地苗香粳1号,每斤比普通商品稻多卖2角,每公顷地均产量1.5万斤左右,一公顷地多挣3000元,比种普通水稻增收5%~10%。”绥化市双河镇西南村刘利威说:“2013年试种了3公顷苗稻2号,到秋一公顷地打了1.47万斤,收入9万多元,这可是在低温春涝年头不好的情况下啊,不容易!”刘利威抓起一把米给记者看:“这个米做出的饭香,嚼着有弹性,细品还有些甜,你看颜色透明清澈,没有腹白,最大的好处就是掺不进假,属长粒香,我们农民的利益更有保障。”
苗永增目前正在研究试验“抢积温高产法”,老人说此方法优点有三:一是节省种子,传统一公顷地用种120多斤,而这种方法一公顷地仅用种10斤左右;二是突破传统观念“不插六月秧”的束缚,抢积温高产法可在4月5日育种,秧苗在大棚里生长60天,这段期间秧苗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和护理,6月5日前后插秧,秧苗长得壮,为后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产量高,抢积温高产法能抢积温7至10天,可以种植第一和第二积温带的稻种,初步测算可增产10%左右。另外,“抢积温高产法”按几何六棱形插秧,通风透光,抗病能力强,抗倒伏。绥化市科技局技术人员袁志平说,苗永增的“抢积温法”改变了传统技术规程和传统观念束缚,是水稻栽培技术和插秧技术的一次创新和革命。目前已在双城等地布点试验两年多。
老人指着研究所后院的2公顷育种园说:“育种田里有1100多个品系,赤稻、绿稻、黑稻、黄稻、白稻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基本上是香稻系列,仅特种稻亲本谱就有108个,统称‘超泰’品系,全部为中国基因的水稻品系,是全国最大的民间水稻基因库。由于品系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意组合各种基因,培育各种品味和各种粒型的大米。”
培育寒地香稻几十年的苗永增,虽值耄耋仍不停歇。他曾就杂交水稻的一些特性,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写信求教,并得到了袁先生寄来的三系水稻种子材料,为他培育香稻品种提供借鉴和帮助。2014年,又有20个多农户与苗永增签订繁种合同,一些周边县(市)及吉林、内蒙古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前来咨询繁种事宜。
图为苗永增老人手捧苗稻2号稻种标本。
(来源:黑龙江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