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7日06:00 来源:重庆日报
罗中立的版画《父亲》。
记者 熊明 摄
杨千的作品《手》。
记者 熊明 摄
在1月26日开展的“回响——重庆美术60年”大型展览上,最受关注的作品,当属罗中立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的金奖作品——《父亲》。记者了解到,由于中国美术馆已经暂停外借《父亲》,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为版画《父亲》。而罗中立在川美77级油画班的同班同学杨千的作品《手》,昨日也出现在展览上,《手》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荣获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和《手》,当年诞生在同一间画室里。时隔30多年,两者再次“重逢”。
版画《父亲》一幅价值40多万元
“《父亲》于1980年获得金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就再也没有回过重庆。”昨日,川美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罗中立对记者说道。因此,这一次,《父亲》可以说是首次在重庆公开展出。
罗中立告诉记者,“《父亲》频频被外借,太‘繁忙’了,它甚至被称为中国出国最多的‘农民’。”因此,中国美术馆现在暂停外借《父亲》。
但是,在“重庆美术60年”的展览上,怎么能没有《父亲》呢?
两年前,北京一家艺术机构与罗中立接洽,将油画《父亲》制作成版画。“我两次在北京与他们商量作品的细节。”罗中立说道。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版画《父亲》尺寸为222×155厘米,比原作尺寸略小,但在版画领域已经算是大尺幅作品。作品上有罗中立的亲笔签名。
罗中立表示,自己对制作出来的版画效果比较满意,“这么大的尺寸,能做到这样的精细程度,已经达到了最好的水平。”
据了解,这一版的版画《父亲》共制作了99张,每一张在市场上的价格约为40多万元。
罗中立向记者透露,明年罗中立美术馆开馆的首个展览,将力争让《父亲》原作“回家”。
30多年前用玻璃钻石创作油画作品
昨日,罗中立就读川美77级油画班时的同班同学杨千,也专程从北京赶回重庆参加展览开幕式。
杨千当年被称为“小神童”,他在1977年的高考中,创作和素描两门考试都拿了“甲”,是当年西南片区的艺考状元。
此次展览上,杨千的作品《手》也进行了展出。《手》当年与《父亲》一起参加第二届全年青年美展,获得了三等奖。
杨千告诉记者,自己是1979年读大二下学期时开始创作《手》的,“当年我和罗中立共用一间画室,他画《父亲》,我画《手》。”
“那时候申请画室,先要向学校递交创作方案,通过了才能分配到一间画室。”杨千告诉记者,他和罗中立当年使用的画室,其实是新修的学生寝室。
今天,人们对综合材料油画作品已经比较熟悉了。可是,当年杨千“突发奇想”地运用玻璃钻石、糖纸等材料创作《手》时,却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综合材料”这个词。
“我那时只是想尝试一些新的画法。”杨千对记者说,当年创作《手》时,他觉得油彩很难表现他心中的一些色彩,于是用了糖纸、锡箔纸黏贴在画面的下半部分。而画中女主人公手中的钻石,他则花钱买了一颗玻璃钻石缝制上去,这在当时来说可以称为“创举”。
《手》获奖之后,被川美收藏。杨千本人仅于1994年在川美老校区与之见过一面。昨日,杨千才再次与《手》重逢。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