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让土地休养生息 土地流动要有规矩和底线

2014年01月23日05:36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让土地休养生息 土地流动要有规矩和底线

保护 新华社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对新近公布的一号文件进行全面解读。其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记者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一号文件中明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陈锡文解释说,国际上讲谷物就是小麦、稻谷和玉米,中国的粮食统计口径,除了这三大谷物之外,还把大豆和薯类算在粮食里面,如果把大豆拿出来单算的话,中国进口的谷物数量并不大。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12000亿斤以上,进口谷物相当于国内生产谷物的比重不到2.7%,谷物基本自给的要求与现状吻合。”他说,“对于口粮绝对安全,我国2亿多吨玉米产量中真正作为主食吃的比重不到20%。口粮要绝对安全,强调的是小麦和大米,小麦和大米进口比重大概在2.5%到2.6%之间,而且进口也并不是说国内不够,而是因为品种调剂和价格因素。”

  陈锡文说,今后一方面要适度增加大豆进口,另一方面要强调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主要装中国产的小麦和大米。玉米进口数量可能也会适度增长,因此讲到谷物基本自给是考虑到玉米因素,讲口粮的绝对安全主要是讲小麦和大米。

  粮食“十连增”后让土地休养生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亮点是,提出要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唐仁健说,我国粮食已经“十连增”了,成效很大,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也非常大。我国人均耕地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到一半,人均水资源数字逐年下降。我国化肥使用量世界最高,亩均使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约180万吨、农膜240万吨,都造成土地污染和地力下降。

  陈锡文说,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让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将在多个方面推进受损害土地休养生息。

  涉及农村土地的法律法规政策将有所调整

  此次一号文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具体安排。对此,陈锡文指出,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会涉及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从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看有三方面: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允许进入市场,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农村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问题;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三类,有宅基地、公共设施和公益性用地,还有经营性用地,就是乡镇企业用地。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土地,比如乡镇企业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这部分土地才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陈锡文说。

  陈锡文表示,这些政策将逐步理清,定出规矩。今年要做的很大工作就是这方面。一方面要鼓励,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要流动,这样才能激发活力,但流动要有规矩、底线。

  (据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休养生息才能可持续发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四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也必须看到,为了保吃饭、保供给,我们以往不得不过度开发农业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一些地方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埋下了不少隐患,已到了非下决心治理不可的程度。如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农业将难以为继,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常言道,御车不能“穷其马力”,治国不能“穷其民力”,农耕不能“穷其地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修养生息,在重视农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

  一号文件对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从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一方面,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

  另一方面,就是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对那些污染严重、生态脆弱、资源环境压力大的耕地,该改种的就改种,该治理的就治理,该退耕的就退耕。这方面,主要安排了3项工作:一是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支持受污染的耕地逐步改种转作;二是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从2014年起在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逐步实施;三是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试点。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