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搬出特色产业 搬上致富之路

2014年01月22日06:32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搬出特色产业 搬上致富之路

  本报记者 罗成友

  “今年夏天,我要把多余的房间全部拿出来接待游客!”近日,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寺院村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里,谭太民与几名安置点的村民围坐在火盆边,商讨着今年的产业发展。

  谭太民是去年7月才搬下山的,在安置点里建的房子是两楼一底,共有240平方米。

  谭太民说,搬下山后,一家人利用安置点旁边不远的承包地,种了4亩多的辣椒、贡米,并把多余房间租给来山里纳凉休闲的游客,现在人均收入已上万元。

  “搬下山的是房子,建起来的是产业。”40多岁的余跃权比谭太民早搬下山一年。下山后,他利用寺院村养的蛋鸡产绿壳鸡蛋的特色,办起了一座小型养鸡场。记者看到,虽是严冬,鸡场里的几千只鸡仍在下蛋,一枚枚绿壳蛋让人喜爱。

  余跃权说,这些绿壳蛋只有他们村养的鸡才下,市场上俏得很,要提前1个月预订才供货,价格比普通土鸡蛋还贵1倍多,要卖3元1枚。目前,他还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跃盛绿壳鸡蛋”商标。“别看我这鸡场不大,但在2013年里,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他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寺院村安置点可安置100余户村民,目前已有80多户住进来。安置点里,配套建有小超市、卫生室、图书室、篮球场等生活设施。

  “生活环境改善不是主要的,让搬迁户最满意的是在这里能够发展特色产业。”村干部说,因寺院村这地方特殊的小气候和土壤,种的水稻有贡米之称,种的辣椒产量高、品质好,养的鸡下的是绿壳蛋,种的水果味道还特别好。因此,80多户搬迁户,户户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2013年,收入最低的搬迁户人均也超过了8000元。

  “我们县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是搬出了特色产业,搬上了致富路。”负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石柱自治县发改委负责人说,这是从选择安置点时就把搬迁户的特色产业发展考虑进去了的。

  这位负责人介绍,县里在规划和选择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安置点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要适合建房居住;二是要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或乡村旅游产业的条件。按照这两条标准,目前,该县所定的安置点中,能够让搬迁户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点有37个,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点有18个。

  正在抓紧建设的石家乡石龙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距黄水镇仅有5公里,发展休闲纳凉旅游条件极佳。因而,这个安置点从规划开始,就按休闲旅游产业的需要,除每户搬迁户所建的房屋按接待游客的需要设计建设外,还在安置点内配套建有停车场、商店、医疗服务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每户都有一次性接待20至30名游客的接待能力。

  据介绍,按照搬出致富路的要求,去年石柱全县已搬迁安置的8440人中,有70%以上的搬迁户都发展起了特色效益农业或乡村旅游产业。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