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看《明太祖朱元璋》品双刃剑皇帝的传奇人生

2014年01月20日06:58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看《明太祖朱元璋》品双刃剑皇帝的传奇人生

《明太祖朱元璋》

  商传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开栏的话

  近年来,中央多次向党员干部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在这股春风吹拂下,不少党员干部、国家机关公务员走进阅读殿堂,享受头脑风暴之美。

  始于2009年的这项读书活动,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起,截至目前,已向100个部委的司处级干部推荐了110多种图书,不少党员干部从中受益,既丰富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履职能力,提升了为官修养。

  在2013年的推荐书目中,既有时下热门的历史图书《明太祖朱元璋》,也有经济科技类图书《软实力》、《3D打印》等。即日起,我们将遴选部分图书,重点介绍,以飨读者。

  纵观时下书市,关于朱元璋的传记很多。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明太祖朱元璋》,因被圈定为中央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目,备受瞩目。

  “这本书是明史专家商传的力作。”该书营销负责人胡佳莹透露,2013年,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商传主讲“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商传精通明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朱元璋的林林总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久,同名图书应运而生。”

  翻开《明太祖朱元璋》,记者发现,商传归纳的朱元璋成功法宝摆脱了以往陈旧迂腐的学术腔,显得既有趣又有益,无论是对今天的官场中人,还是职场人士,都有很现实的参照意义。

  屌丝逆袭的成功样板

  出身最微贱的创业主

  朱元璋是一个传奇,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

  有人说,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立身社会、寻求机遇,本身的智力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出身背景、人脉资源,以至于有了“拼爹”一说。

  然而,照此标准来看朱元璋,他没有任何可以凭依的社会资源,原是个谁都可以欺凌践踏的底层小人物,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开建了一个帝国。放眼历史,这绝对不多见——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个布衣蹿升到皇帝的人物,除了刘邦,便是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比刘邦更底层、更屌丝。就是这么一个低到尘埃里去的小人物,居然能绝地反击,从放牛娃(17岁前)、要饭和尚(17岁——21岁)到参加义军成为普通步兵(25岁),经两三个月后便火箭式晋升,很快在军队里出人头地,继而一步步打下了自己的天下,营建起此后绵延276年的“他的国”,41岁称帝,成为一个泱泱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连文治武功盖世超群的康熙大帝都无比崇仰这位前辈,称誉他“英武伟烈”、“治隆唐宋”。

  “在中国历代创业主中,只有朱元璋的出身最为微贱。”“朱元璋在中国政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上留下来的痕迹,也同样带有戏剧性,其影响至今未衰。”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如此评价。

  商传认为,按照今天的观点,朱元璋堪称是屌丝逆袭的成功样板。

  打击贪官严酷无情

  收赃一百贯即被凌迟处死

  “明朝初年跟后来相比,官员贪污还不算严重。”商传认为,当时有名的官员都是“循吏”,就是循规蹈矩、真正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朝廷政策的官员。明朝中叶以后,虽然出现了不少清官,从两袖清风的于谦,到人称“南包公”的海瑞,都是著名的清官,但是这时候的明朝比起明初来,贪污腐败的情况要严重得多。正因为如此,清官才显得那么突出。

  商传认为,明初的相对清廉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应归功于朱元璋。“一来他很珍惜自己一手打下来的天下,就像老农爱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样,最痛恨国之蠹虫;二来朱元璋出身于最底层,对于官员们的贪污深恶痛绝,所以对那些贪官污吏下得去狠手。”朱元璋的时代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对贪官打击最严厉的时代之一。

  看看书中朱元璋亲自处理的那些贪官案件,足以说明他打击贪官的严厉程度。比如,莱阳县丞收赃一百贯钞(约10万元人民币),凌迟处死;建昌县知县接受四百贯钞,凌迟处死;松江知府奉命去抄犯人家,私下占有犯人家财,事发后凌迟处死等。

  最轰动的一桩要算1385年,有人举报有官员贪污不法。朱元璋得知后派人去调查,结果,拔起萝卜带出泥,居然牵连出不少政府官员,贪污金额高达二千四百余万石,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税收。朱元璋肃贪决心笃定——此案所涉者,一个都跑不掉。于是,有人私下议论,说朝廷的打击范围太大;有人甚至前来求情。朱元璋很生气,专门写文驳斥,说,你们应在贪官们搜刮民财的时候,出面阻止,或举报,这才能体现你们对老百姓的同情爱护。当时视而不见,等到事发后又说三道四,你们跟贪官有什么区别!

  后来那些涉案贪官全被杀了。不久,朱元璋又颁布条令,鼓励老百姓上访,举报贪官,而且不许官员阻拦上访民众。

  以猛治国

  官不好当,每天上朝要察言观色

  在书中,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朱元璋的官僚机构设置。

  朱元璋让所有的官僚机构都盘根错节,互相牵制,最终达到整体平衡。比如执法这件大事,就有三个部门负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统称为“三法司”。

  不过朱元璋做事并不完全遵循法律约束,他有那么一点“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的劲头。他不仅把“三法司”用到极致,而且还有许多超出“三法司”之外的法外之法。

  后世史家评论朱元璋的时候都说,他是要以猛治国,这也符合中国历史上“乱世之后用重典”的传统。他每天上朝问政,满朝文武官员都要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看看他今天生气不生气。朱元璋生气不生气很容易看出来,因为他有一个习惯,平日里,他总是把腰带放在胸前,可是每当他生气的时候,他就把腰带按下去,满朝文武官员一看,坏了,不知道今天谁要倒霉了。

  朱元璋还有一招,他让御史、给事中这些言官在要对重要官员弹劾的时候穿红色的朝服。明朝官员上朝时候穿的衣服,都有规定,什么级别官员穿什么样的朝服,不同职务的官员也穿不同朝服。平时里御史、给事中都穿正常的朝服,如果今天看见哪个御史或者给事中穿着红袍来上朝了,那也坏了,今天一定有谁要被弹劾了,也就是说不知道今天谁要倒霉了。

  朱元璋的这些招数有不少是运用到打击贪污腐败上的,起到了很好的敲山震虎之作用,所以,朱元璋时代,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早晨上朝去了,官员们自己提心吊胆,家里人也跟着提心吊胆,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回到家里。晚上回来了,一家都庆幸,又平平安安过了一天。这些细节在明朝人的笔记里都有记载,商传表示,经过自己考证,基本上还是符合当时情况的。

  如何看待这个复杂人物

  他是一个双刃剑皇帝

  到底该如何看待朱元璋?

  他杀功臣,但是他也惩办贪官;他实行文化专制打击读书人,可是他也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主张选用人才要看实际工作能力,可是他也确立了明朝科举考试的一套制度;他养兵百万造成财政包袱,可是他同时创立了一套屯田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严酷皇帝,可是他又往往更像一位乡间老人,默默地品尝着人间的喜怒哀乐。在商传看来,朱元璋治国,确实做了很多好事,但也办了一些坏事,他是一个双刃剑皇帝。

  “朱元璋及其时代特征,在商传的解读下,多了一份现实意义。”胡佳莹表示,书中对朱元璋廉政手段的分析,从监察制度的设置到鼓励民众告官等,都彰显出朱元璋廉政治国的良苦用心,正是由于作者对朱元璋反贪故事的深入挖掘,才让这本书更接地气。当然,朱元璋反贪发展到极致,促使了明朝中期东厂西厂的出现,进而伤及无辜,却让事态走向了反面。

  在商传的笔下,朱元璋内心是个为民着想的皇帝。虽然,功过是非风云散,“可是有一点,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朱元璋是一位成功的历史人物。”商传笃定地说。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