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0日06:57 来源:重庆日报
临近春节,记者在产粮大省安徽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务工返乡不种粮的农民忙着领取惠农补贴,而种粮大户却反映拿不到补贴。原本激励农户种粮的补贴“强心剂”在一些地方与种粮多少、是否务农“脱钩”。
事实上,按照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出现了一种“多劳不多得”的怪象。以种粮相关补贴为例,由于补贴对象为耕地所属农民,而非“种粮”农民,于是散户、甚至耕地出租户都能拿补贴,而真正的种粮食大户却与补贴无缘。
不仅如此,记者在一些粮食主产区调研时发现,部分地方领导存在“补贴人人有份,抓不抓粮一个样”的惰性思维。在GDP指挥棒下,一些地方一心扑在经济建设上,而将农业生产当“包袱”。认为“国家补贴发下去,农民稳定不闹事”就行了。至于如何让粮食增产、怎么更好地激励大户种粮,根本不愿管懒得管。
粮食稳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更是作出具体部署,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等。这一改革关键在于强化“精准补贴”,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只有真正的种粮务农者、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实惠,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 (据新华社合肥1月19日电)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