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9日06:22 来源:重庆日报
傅孝燕。记者 张莎 摄
陈云。 南岸区人大供图
齐玉霞。 记者 颜若雯 摄
林必忠。记者 熊明 摄
“订婚酒、结婚酒、孩子满月酒、孩子满百天酒、一岁酒、升学酒、乔迁酒、开业酒、丧酒、寿酒、参军入伍酒,甚至母猪下猪仔等都要办酒……”1月18日,市政协委员、涪陵第十六中学校副校长傅孝燕说起层出不穷的民间宴请就“甩脑壳”。今年两会上,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进一步规范民间宴请,让赴宴不再成老百姓负担。
居委会、村委会当监督者
傅孝燕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规范民间宴请的建议》。
傅孝燕说,民间宴请负担重,原因有二:一是为了面子。感觉场面办得越大越热闹越有面子,礼金收得越多越有面子;二是为了敛财,就是为了把送出去的礼金收回来,甚至想赚一把。“这样一来二去,造成收得越多,送出去的也就越多的恶性循环,甚而有农户因送礼而返贫。”
傅孝燕说,民间请吃请喝这种风气如长期盛行,最终将与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并造成巨大的浪费。
“中央八项规定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提出反对‘奢靡之风’,这不仅要广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民间也应广泛推行。”傅孝燕建议,属于民间传统习俗的婚丧嫁娶在可办之列,其他如订婚酒、满月酒、升学酒、乔迁酒、开业酒则不宜大操大办。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应承担起监督职责,对操办宴席的规模、人数进行监督规范。
党员干部自律是最好宣传
“过去在我们镇,老百姓办席不丰盛一点,最后不剩下一点,主人家会觉得很没面子。”市人大代表、南岸区峡口镇党委书记陈云坦言。
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党员干部带头厉行节约,峡口镇群众办席也逐渐从“要面子”、“看排场”向满足基本需求即可的方向转变。
在陈云看来,民间宴请属于民间风俗,性质上属于道德范畴。因此,引导群众规范婚丧喜庆事宜、不大操大办的最佳方法,在于基层党员干部严格自律,作好表率。陈云说,“乡镇干部和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我们的一举一动群众都能看到,也最能影响群众”。
“狠刹‘四风’必须长期坚持。”陈云还表示,如果党员干部带头规范自家宴请,也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让节俭之风深入人心。
两罾乡:干部违规宴请立即免职
在市人大代表、酉阳两罾乡党委书记齐玉霞看来,今年该乡机关办公楼的年味有点不同。
往年过年,乡干部都会买来大红纸,写上一副副春联,贴在办公室的门前。今年,两罾乡还是买了大红纸,可用途却有所改变——纸张被印成3000多封新春慰问信,陆续发往每户村民手中。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请大家继续少‘吃酒’,把心思放到发展中……”慰问信中,特别提醒村民们保持节俭,规范宴请。
齐玉霞告诉记者,几年前,两罾乡的村民们婚丧嫁娶、搬新房、过生日都要办酒席,受邀前往的乡亲也要给50元至200元不等的礼金,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去年12月,为杜绝春节前后大操大办、违规宴请,两罾乡出台规定——科级以上干部家庭宴请不能超过15桌,凡违规宴请的,立即免职。
齐玉霞说,目前来看,这个规定收效明显,近一个月来,乡里没发现一起违规宴请的行为。
文明宴客,不是废除民俗
对民俗颇有研究的市政协委员林必忠认为,办酒席是民俗文化的一种,也是人类联系感情的一种方式。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吃”是市民一种有效社交方式,这本身值得尊重;但酒席泛滥成灾或借机敛财,却是他不认同的。
“我认为参加酒席,自己应该做到量力而为,不为了盲目攀比多给礼金,也不要期望给出礼金后的回报。”林必忠表示,现代人举办和参加宴席,都应该做到文明宴客。
快过年了,林必忠还建议年轻人应将注意力回归到亲情上,多呆在家人身边,多串串门看望长辈。尊老爱老,是传统美德,也是民俗教会我们的东西。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