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8日06:06 来源:重庆日报
“建馨家园”打造建筑工人和流动党员温馨乐园。
镇街党校培训实用技术。
乡土人才现场指导柑橘技术,带富周边群众。
创建党员示范镇引领党员创先争优。
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让流动党员有了“家”。
为民服务全程代办让群众办事不出村。
兰世奎是永川区吉安镇尖山村的一位普通党员,可在“乡土人才领跑带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却充分发挥出了服务乡亲、带富乡亲的关键性作用。
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吉安镇党委承担的是“乡土人才领跑带富”项目。镇里所培育的10名重点乡土人才,兰世奎名列其中。
成为“领跑带富”的重点人才后,兰世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高接换种和皇冠梨富硒种植技术,指导村里的果农运用新技术,把黄花梨品种换成富硒方法种植的皇冠梨品种。
如今,村里的1000多户种植黄花梨的果农都通过高接换种,种上了比老品种价格高出四五倍的皇冠梨。
1
项目制 让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由虚变实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是虚的,是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的服务。
如何才能由虚变实?
永川区委书记熊雪说:“把服务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具体项目,像干经济工作一样,由基层党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承担项目,试点探索,限期完成。”
2013年4月,永川区委决定由区级部门党组织和镇街党组织,根据服务群众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向区委组织部申报以服务为主的党建项目,组织部根据申报的项目,从中优选部分,以项目制的方式,下达给相关基层党组织,用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办法,把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做实。
永川区委要求,所策划实施的项目必须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围绕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党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实际来进行。
按照这样的要求,永川区的镇街党(工)委和区级部门党组织在充分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共策划申报了120多个党建项目,区委组织部经过筛选,确定了茶山竹海街道党工委“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南大街街道党工委“党员中心户”、五间镇党委“党员量化考评机制探索”、区建委党组“党内关怀帮扶机构探索”等43个单位的30个项目作为首批项目制实施的项目,进行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同时启动了“天使在我身边”、“永川车大夫”服务站、“红色家园”党建联盟等22个子项目进行示范建设。
这些项目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负责人、完成项目的时限以及考核的标准。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项目制已把过去认为是虚的党建工作变成了像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熊雪说。
2
项目制 解决了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以老百姓的需求为目标策划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项目,解决了一些老百姓目前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难题。
“贴近群众需求实施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项目,为政府工作分了忧、解了难,提升了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永川区委副书记、区长方军说,通过一些解决急难问题的党建项目的实施,既消除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一些怨气,也让老百姓看到了党组织和政府是在为他们办实事。
城市居民区的物业管理不完善,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永川区国土房管局党组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针对这一问题策划并向区委组织部申报了建立“红管家”党建联盟的项目。这一项目是把物业管理、房管行政部门的党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为老百姓做好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前不久,永川城区金港明珠小区南侧化粪池出现了溢漏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广大业主的正常生活和经营,多名业主以不同的渠道向政府部门进行了投诉。“红管家”党建联盟得知这一实情后,立即向区国土房管部门汇报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解决。
在辖区办事处帮助下,“红管家”党建联盟联合该辖区居委会、金港明珠业委会、重庆庭松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进行了现场勘察,并召开了联席会议,寻找解决的方案。
根据《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等规定,化粪池溢漏问题应当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解决,但程序比较繁杂,考虑到业主的生活和经营环境,金港明珠小区的物业公司主动提出以垫资抢修的方式解决化粪池的溢漏问题。在“红管家”党建联盟的帮助协调下,经过为期一周的清掏、疏通,妥善处理了化粪池的溢漏问题。
城市管理也是老百姓最关注、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永川区市政局结合解决老百姓的需求,策划启动了“大城小事”城管志愿者项目。
这一项目是采用数字技术管理城市,让城市生活中的小事变成了管理部门的大事,及时得到解决。
2013年12月19日8时24分,数字城管信息巡查员邓明艳在萱花路和平药房处发现一处暴露垃圾,马上通过信息采集器“城管通”把这一问题上报给数字化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报后马上受理,值班长立即批转到派遣员处,派遣员根据具体问题,把此事的处置派遣给永川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并要求在2个半小时内处置好。
环卫处负责人收到派遣后,立即组织环卫工人对暴露垃圾进行清理,并将处理结果于当日11时18分回复到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中心督察员立即将该核查信息派送至数字城管信息巡查员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通过拍摄照片,反馈到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像这样通过实施党建项目解决好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是在为他们办实事,也亲身体会到了相关服务部门的服务效率。”方军说。
3 项目制 让党组织和党员把服务做到了家
“项目制让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由虚变实后,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的服务也做到了家。”永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智说。
茶山竹海街道党工委承担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项目后,党工委一班人深入到村进行调查走访,在征求村民的意见后,将农村建房审批、社保、低保、民政救济、身份证办理等涉及民生的39个事项列入全程代办的范围。
在确定了代办的事项后,党工委又建立起以8个村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下至95个村(居)民小组,上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网络。
为把老百姓代办的事项办好,茶山竹海党工委重点抓好“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村民把要办的事项向村便民服务站提出后,只要把相关材料交给代办员,代办员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代办好,并及时给予回复。
项目制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服务进了家门、到了田坎。
蒋世林是永川区三教镇利民村文家院子村民小组的村民,已经64岁的他患有腰椎息肉、腰椎结核、腰椎灌脓病,已做过4次手术,瘫痪在床。现与其儿子一起,住在永川城区昌州花园。
因行动不便,2013年10月,家人提前向三教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保窗口递交上门资格认证申请后,镇便民服务中心立即安排代办人员刘代芬携带认证设备,到其家中,为老人开展上门资格认证服务,让老人按时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待遇。
大安街道云雾山村达连村民小组的何勇与妻子张晓容因外出务工,需要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如果请假回家办理,要耽误工作时间。何勇的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办理。正着急时,何勇的父亲从该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公开栏里找到了代办员向喜维的电话,通过电话咨询向喜维,了解了办证所需要的证件后,将所需证件交给向喜维。向喜维当天就到大安街道计生办帮其代办,第二天就把生育服务证交到了何勇的父母手上。
4
项目制 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永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中山路街道党工委在项目制中,承担了社区议事决策监督机制的项目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了一种社区“四议三公开一评议”的议事决策机制,即社区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实行决议内容公开、进度公开、结果公开,最后召开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
中山路街道党工委探索的这一决策机制,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卧龙凼社区内原永川氮肥厂有202户居民拆迁,在运用“四议三公开一评议”的决策方式后,居民充分感受到了公开透明,感受到政府是在为居民着想,因此,只用了10天的时间就顺利完成拆迁任务。
永川区工商联党组承担了在非公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助推农民增收、服务新农村建设、关爱困难群体”的“三大行动”实践项目。
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工商联党组组织辖区非公企业内的党组织与就近的村结成对子,帮助村里建基础设施、农副产品基地,以企业资本与农民的土地进行合作,建立股份制产业项目等,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工商联党组组织开展了“百家企业驻村”活动,通过智力扶持、产业项目扶持、信息扶持等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村产业的发展。目前为止,已有179名企业家参与了“百家企业驻村”活动,并与137个村签订了185份“非公有制企业驻村协议”。
在关爱困难群体中,工商联党组发动非公企业斥资,为留守儿童修建爱心食堂,扶助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捐助残疾人事业等。
永川区委卫生工委实施的“天使在我身边”党建项目则通过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做好服务。
南大街街道兴隆村有一位38岁的贫困村民蒋中平患上了手指脚趾干性坏疽病,第一次在一家大医院做患指(趾)切除术花去数千元,病情未得到控制。面对高额的手术费用,他正一筹莫展时,永川区红十字医院党员志愿者医疗服务队主动接他到医院治疗,并为他提供了2000元爱心基金的救助,还请来外科专家会诊,先后免费为他作了坏死手指脚趾切除术5次。他十分感激地说:“是红十字医院的天使们延续了我的生命,现在我可以从事水产养殖业来养活自己,我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回报社会。”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实施项目制的目的,也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根本。”陈智说,从首批实施的52个党建项目来看,每一个项目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惠。
刘欣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