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八木
“走!选衣服去!”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锣旗寺社区内有一间专门的“百姓衣橱”,衣橱内衣服、围巾、鞋子、挎包一样不少。街道内的困难群众每周一都可凭“爱心卡”到此选衣服,看中哪件拿哪件,不需给钱。而这些衣服、鞋帽则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1月9日华龙网)
“百姓衣橱”开办得好,通过志愿者使富裕者家庭不穿的衣物再度“活”了起来。在经济条件还行的家庭中,哪家没有几件因为过时或者不合身的衣物放在衣橱中长期闲置?丢又舍不得,穿又穿不上或者不想穿。这次有办法处理了,可以通过爱心志愿者的双手把这些衣物洗净捐给更多需要的人。这是一种爱心行动,任何人都愿意去做。通过自己的捐赠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这样的“百姓衣橱”应该多提倡,并值得推广。但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爱心接力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是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花开才是春。只有一个“百姓衣橱”,受到帮助的群众还太少,应该在重庆全市乃至全国推广才是群众之福。当然,要真正做好这个公益事业还需要公益组与政府等几方合力,共同支持和行动才可以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助。
首先是政府相关机构要参与进来,对志愿者们提供帮助,因为志愿者毕竟是个社会公益性组织,要他们一直具体负责这个“百姓衣橱”会占用他们更多的精力。他们也要生活,也有家庭,长期下去,谁也无法坚持到底。因此,政府主导才可以使这件事长久办下去。不然只会一时热闹,时间一长,对志愿者的热情和耐心都是考验。
其次是政府相关部门要有适当的资金支持。社区可以支持门面,但对这些衣物的保养和洗涤还是需要一定的资金,虽然也可以通过“化缘”得到一部分善款,但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笔专门的资金,解决后继资金难题,才会使“百姓衣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再说了,那些志愿者也需要一些资金去对他们进行激励,长期的义务劳动不太可能,也不公平。适当的补助才会使更多的志愿者愿意参与进来。
再次是对“落选”衣物的处理。不可能每一件衣物都能找到合适的“买家”,这些“落选”的衣物如何处理,一定要有渠道,不能丢也不能卖,只能想办法捐赠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去选择。那样才能真正让爱心衣物“活”起来。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对剩余衣物进行处理。捐赠到哪里,如何捐赠都需要这些“百姓衣橱”的“掌柜”去思考。和更多的爱心机构联系使这些捐赠物能够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受惠。
“百姓衣橱”是咱群众自己的衣橱,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因为衣橱的衣物来源需要大家一起行动,把自己的闲置衣物捐赠出来,让自己的爱心得到体现。更需要扩大捐赠衣物的范围,通过大家带大家,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爱心捐赠者的温暖。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打造更加温暖的“百姓衣橱”而一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