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05:00 来源:重庆日报
大雾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我国秋冬季为大雾多发季节,尤其冬季最多。雾,来无形去无踪,它戴着朦胧的面纱,阻碍着水、陆、空交通正常运行,不断引发交通事故,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危害人体健康。今天,让我们随着重庆市气象局发布的科普解析一起,来认识一下关于雾的知识。
一、雾的成因和分级
雾,通常产生于晴朗微风的夜晚或清晨,只要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充分,又有一定数量的凝结核,当气温降至露点温度附近时,空气中的水汽因达到饱和,便凝结成水滴或凝华成冰晶,悬浮于大气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000米以下,气象学上称这种乳白色的幕状物为雾。雾和云的不同在于,云生成于远离地面的高空,而雾接近地表。
根据地面相对湿度和水平能见度,雾可分为3个等级:
雾:相对湿度大于95%,水平能见度在0.5公里-1.0公里之间。
浓雾:相对湿度大于95%,水平能见度在0.05公里-0.5公里之间。
强浓雾:相对湿度大于95%,水平能见度低于0.05公里。
雾的形成与地形的关系很大。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重庆,四面群山环抱,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于此,空气潮湿,气层稳定,夜间山上较冷的空气顺山坡下滑至河谷地区,与河谷潮湿的空气混合,水汽凝结而成雾。
此外,还有冰雾、冻雾等。
二、雾与霾的区别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于近地层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细微颗粒物,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5%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5%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公里-3公里。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三、雾的危害
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雾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由于雾天水平能见度差,造成城市道路行车缓慢,交通堵塞,高速公路因大雾而关闭,飞机、轮船因大雾而延误或取消,雾天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常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雾使城市输电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停电事故增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雾影响人体健康,由于湿度过大,人体呼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使呼吸道疾病、关节炎、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并且含有过量有害物质的浓雾还会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城市雾多呈酸性,对建筑物和城市公共设施有强烈腐蚀作用,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遭受侵蚀的建筑物和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对城市整体美观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雾对太阳辐射有减弱作用,使植物光合效率下降,从而影响作物产量。
四、大雾防御指南
1.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定制气象短信的手机用户会随时收到大雾预警信号。
2. 大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活动,出门时最好带上薄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大雾来临时应暂停晨练。
3. 冬季低温下出现大雾,容易诱发关节炎。因而要多穿衣服,注意防潮保暖。
4. 大雾天气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靠室内煤炉取暖的人们要做好通风措施。
5. 行车要减速慢行。司机要小心驾驶,须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需停车时要注意先驶到外道再停车。
6. 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7. 注意加强电力系统设备维护工作,避免或减轻雾造成供电系统污闪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五、大雾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图标/名称
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标准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1.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2. 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 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4. 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图标/名称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标准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1.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
2. 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 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
4. 减少户外活动。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图标/名称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标准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1.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2. 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
3. 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4. 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