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08:03 来源:福建日报
22日,长汀迎来了入冬以来最低的气温。走在河田镇南塘片平坦的田野里,风迎面吹来,记者脸上感到些微刺痛,禁不住缩紧了脖子。
然而,一大块田里,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傅木清正带着10多名群众在种油菜。不少人脱掉了外衣,额头上满是汗珠。
“天这么冷,你们还干活啊?”握着老傅热乎乎的大手,记者冰冷的手一下子感觉温暖起来。
“现在虽是冬闲,但也要为明年打算了。这么多乡亲跟着我们干,肯定要考虑得更多。”傅木清告诉记者,这几天,趁天气不错,他们组织劳力在南塘片刚种下300多亩油菜,又让合作社的机耕队为村民的烟田、冬闲田、蓝莓田起垄,“粮食和经济作物都种,这样效益更好,大家才有积极性”。
傅木清是全国种粮大户。2006年,他和几位乡亲一起,开始在长汀河田、三洲、濯田等乡镇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种植水稻,并于2007年在龙岩率先注册成立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当地群众一起抱团种粮。目前,合作社连片承包流转耕地3300亩。
“规模是上去了,但种粮效益如果没提高,大家肯定没干劲。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突破。”傅木清说,他们先是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近60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130多台(套),全程采用集中育秧、机耕、机播、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等一条龙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成本。
为了提高粮食的品质和附加值,2012年3月,傅木清投资350万元成立工厂化育秧中心,打造集工厂化育秧、炼苗棚、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新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维修服务中心、优质
稻加工于一体的水稻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中心。当年,合作社还开始种植河田香稻、台湾月光稻等市场畅销品种。产品虽然每盒售价高达60—80元,但1万多盒很快就被抢售一空。
目前,傅木清长期聘请工人30多人,农忙时要聘请80多人。这些农民不仅田里有收入,还可以额外拿工资。还有不少人在土地流转后转移到二、三产业,收入大大提高。
来自河田镇的丘沐生就是其一。他家里有3亩多地,以往每年守着土地,收入也不过四五千元。现在,他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水稻,每年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和水稻种植收入,夫妻俩还到
附近的一家企业打工,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老傅既让我们的田产出更高的效益,又把我们从田里‘解放’出去打工,日子好多了!”丘沐生说。
傅木清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交售国家储备粮近2000吨,产值逾1200万元,纯收入200多万元。不少群众通过农业致富,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说起新一年打算,老傅说,合作社将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力争工厂化育秧面积达到2万亩,并新建一个日烘干能力100多吨的粮食烘干中心,解决农民晒谷难。同时,还将新购农药无人机、自走式横杆喷药机等一批植保机械,提高种粮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来源:福建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