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05:35 来源:重庆日报
12月3日,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重庆空港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波涛的心情,一如这阳光般灿烂。
这天,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富创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安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投资的年产1500万片13-27英寸OGS电容式触摸屏产业化建设项目(其中蓝宝石选项将为国内首创)正式落户渝北空港工业园区。
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每年可创造税收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200个。
该项目的成功落户,不仅填补了渝北在电子信息技术核心产品和技术上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空港工业园发展临空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对空港工业园而言,这样的转型并不容易。
经过10年的发展,空港工业园已累计引进美国科勒、德国博世、日本本田、台湾长荣、长安汽车、万向钱潮等工业项目200多个,形成了现代交通设备制造、装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现代物流4个主导产业。
其中,轿车、客车、摩托车“三车”研发与制造基地基本形成,已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动力客车研发与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全地型摩托车研发与制造基地,正在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自主品牌轿车研发与制造基地。
201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428.12亿元。经市政府综合考评,空港工业园连续3年夺得全市特色工业园区第一名,成为名符其实的“三冠王”。
然而,空港工业园地处两江新区核心区,与江北机场“零距离”,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如今,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已经开建,转型升级发展临空产业,空港工业区时不我待。
为此,园区管委会一方面鼓励支持入驻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清理盘活15家企业300多亩存量土地,鼓励其与优势企业合作新建优质项目,或采取土地收回、回购等方式,实施“腾笼换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园区还向空中要地。在园区自建5万平方米和企业建设约60万平方米厂房已完工的基础上,形成厂房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项目承接平台。这些标准厂房全面建成投用后,可快速聚集新兴产业项目,形成400亿元以上的产值。
“下一步,在拓展区的4.82平方公里土地上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张波涛说,除了OGS电容式触摸屏项目,目前还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重庆空港工业园已经踏上了发展临空经济的新征程。
园区行动
临空经济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模式。围绕航空运输,临空经济区尤其是核心区的制造业,除了配合航空制造、维修、运输外,布局的其余产业一般具有体积小、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特点,如果在这些地区发展一般的传统产业,是对区域优势的极大浪费。作为渝北打造临空经济的制造业平台,空港工业园区、台商工业园区拉开了转型升级的序幕。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