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19:02 来源:南方日报
港珠澳大桥时代即将来临,珠海如何迎战?
日前,珠海全面打响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未来3年,珠海将投资280亿元,以2016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节点,同步建设金琴高速、香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二期及香洲环线、南屏二桥、白石桥、情侣路南段主辅线改造七大关键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明年全部动工,2016年全部完工,确保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时同步全面建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新枢纽。
这是珠海迎接“港珠澳大桥时代”的又一次主动出击。大交通促大发展,在构建“大交通”格局中,珠海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此前,经过系列科学谋划,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已经出炉,明确到2020年实现“双港五铁、九纵五横、4520”的发展目标,远景建成“粤港澳交通枢纽”。
“落一子而满盘活”,在适度超前谋划的基础上,珠海以2016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节点,以七大关键工程为重点突破点并倒排时间表,以更完善的大交通体系服务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在珠海看来,这七大工程是奠定和完善珠海交通格局和城市格局的命运工程,既着眼当前,又瞻顾未来,在完善路网、连通区域、带动产业、改善宜居等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也将是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有力支撑。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向松阳
点与面
骨干工程支撑
“大交通”格局
此次部署的七大工程中,不乏已纳入省、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计划的大项目。进入了省市项目库,就意味着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可享“绿色通道”,建设步子更快。
对交通基础建设的重视,是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增长极的需要,是加强珠港澳紧密合作的需要,也是提升珠海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珠海拥有难得的后发优势和先发机遇,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而大交通是大发展的前提。只有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无缝”连接,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
过去,交通短板一直是制约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正是基于这种现状,珠海近年坚持交通先行的发展策略,在交通建设方面大幅加大投入,近几年投资总额超过特区过去20多年的总和。
2012年是珠海交通实现大跨越的一年。这一年,广珠铁路、广珠城轨全线通车,结束珠海无铁路的历史。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建成通车,港口、机场、口岸三大节点基本打通。曾被指为“交通末梢”的珠海,初步构建起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大交通枢纽新格局。
而在经过系列科学谋划和论证后,今年《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也正式出炉。珠海明确以建设“粤港澳交通枢纽”为总目标,构建区域一体、具有珠海特色、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格局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及服务体系。到2020年,珠海将实现“双港五铁、九纵五横、4520”的发展目标。
实现这一大交通蓝图,需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是突破点。在市交通部门看来,七大工程是奠定和完善珠海交通格局和城市格局的命运工程,既着眼当前,又瞻顾未来,在完善路网、连通区域、带动产业、改善宜居等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
内与外
打通关键通道
内通外连
七大关键性工程中,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香海大桥、金琴高速三条高速的建设,是珠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关键一战。其意义在于,不仅缩短了城市组团内部的时空距离,也由此打通了珠海对外交通的“经脉”。随着区域内外的通达度提高,珠海城市空间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针对东西部之间缺少足够的互动,城市框架也没有完全意义上拉开的现实瓶颈,近年来,围绕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珠海一直在优化城市空间,推动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
大交通支撑起城市发展的框架。要实现珠海东西板块的均衡发展,首先需要增加联系东西板块的交通要道。
珠海城市空间东西跨度超过50公里,在地图上,珠海东西板块被磨刀门水道天然阻隔,长期以来只有珠海大道一条快速通道。交通量呈几何数递增让市民深受困扰,也让珠海的城市、产业西拓受到掣肘。
瓶颈将在2016年港珠澳大桥通车时打破。根据工期倒排计划,洪鹤大桥及鹤洲至高栏港高速和香海大桥将与港珠澳大桥同期完工,成为连通珠海东西部城区的第二、三通道。其中,洪鹤大桥及鹤洲至高栏港高速是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一部分,西延线沿途将串起十字门商务区、横琴、机场及航空产业园、西部新城以及高栏港经济区等,向西还可与规划中的黄茅海大桥对接,抵达台山等广大粤西地区,成为贯穿珠海东西、具有强大经济带动力的一条“动力轴”。
在主城区南北向,珠海还将打通连接横琴和金鼎的金琴高速这一关键通道。
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底3条高速通道建成后,珠海将形成“五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络,彻底打开珠海交通、城市格局。打通东西交通瓶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向西延伸产业发展资源,发挥好交通枢纽和港珠澳大桥“桥头堡”作用。珠江口东西两岸快速连通,珠海作为珠三角西部发展引擎、新增长极的作用也将更加有力。
疏与堵
优先发展
快速大运量公交
如果说3条高速从大方向上把东部城区、横琴、西部城区连成一体,那么南屏二桥、白石桥两条新的跨前山河通道无疑提供了基本的交通纽带作用。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必将带来人流、车流、物流量的井喷式增长,城市交通问题首当其冲,而连接东西两大板块的昌盛大桥、前山大桥、南屏大桥,在高峰期已成拥堵黑点。
突破前山河交通瓶颈刻不容缓。根据交通“三年大会战”的部署,在现有三座跨河通道的基础上,珠海明年上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南屏二桥、白石桥,并将于2015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作为珠海市东部城区的交通主轴,情侣路也将迎来大规模的改造升级,2016年将延伸至横琴。该工程的建设,将有效缓解拱北口岸的交通拥堵。
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白石桥、南屏二桥、情侣南路主辅线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破解跨越前山河及拱北地区的交通瓶颈,也将完善城市西移的市内交通网络,优化提升口岸门户形象与功能,助力城市扩容提质增效。
当然,城市道路网的建设远跟不上小汽车的增速。改善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治本之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珠海将以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策略,打造以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常规公交为衔接,以其他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运行体系和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慢行交通体系。
推进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成为珠海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关键一步。“三年大会战”明确,到2016年底,珠海主城区现代有轨电车成网运行,届时市民可乘大运量交通工具方便抵达香洲各大片区。
■焦点
1
情侣路2016年底延伸至横琴
作为珠海市东部城区的城市功能主轴、交通主轴和景观主轴,情侣路在未来三年将迎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升级,2016年底南段将从拱北观澳平台延伸至横琴大桥桥头,并由此成为世界最长的海滨路。
据了解,情侣路南段主辅线改造工程是情侣路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主线改造工程、辅线和配套公园工程两个项目分别推进。其中,主线改造工程起点位于拱北观澳平台,沿现状昌盛路、昌盛大桥、南湾大道布设,终点位于横琴大桥北侧桥头交叉口,全长9.353公里。
辅线沿水岸新建,起点位于昌盛路与桂花南路交叉口,沿现状国防路,经粤海国际花园,通过改造石角咀水闸,再沿澳门回归纪念广场、湾仔口岸、十字门国际会展中心的滨水岸线布设,终点位于横琴大桥北侧桥下引道,分为A、B、C、D、E、F段建设。
目前,辅线及配套公园工程首期A、B段工程已于今年8月动工建设,其余路段待征地拆迁及融资资金落实后,计划分别于2014年、2015年分段开工。主线工程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审批,将于明年10月全线开工。
改造后的情侣路将形成快慢交通体系相互融合的复合型道路系统、绿色环保的生态绿道、健康人文的滨海休闲空间。
2
前山河后年新建2座桥
为了突破前山河交通瓶颈,此次“三年大会战”提出,将建设南屏二桥工程和白石桥工程。今后前山河上将多出2条跨河通道,与现有的昌盛大桥、前山大桥、南屏大桥一起,可高效实现前山河两岸的无缝对接。
据介绍,南屏二桥连接荣泰路和寿丰路,宽36米,桥梁长约558米,引道约300米,连接道路约1150米。白石桥连接港三路和仙桥路,总体呈东西走向,宽36米,桥梁长约668米,引道约300米,连接道路约300米,并与港昌路、粤海中路、九洲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相衔接,连接了拱北核心区。
根据工期倒排计划,南屏二桥工程和白石桥工程都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并在2015年6月底完工。
3
3条高速2016年贯通东西南北
在2016年底港珠澳大桥通车时,金琴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香海大桥也将同步建成通车。
香海大桥工程为香海路工程的先期实施段,对接金琴高速公路的造贝互通,向西经中山市坦洲镇、珠海市斗门区,先后与城桂公路二期、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坦神公路(规划)、江珠高速公路等重要干道相交,路线全长19.82公里。
洪湾至高栏港高速公路起于洪湾互通,对接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与广珠西线高速及横琴二桥设置互通,向西跨越洪湾水道、磨刀门水道、鹤洲岛、白藤河水道,穿越金湾区之后跨越鸡啼门水道到达港区新城,继续向西到达终点高栏港高速,全长42公里。
金琴高速起于金鼎,往南贯穿香洲主城区,终于横琴口岸,路线全长约32.55公里,建成后可实现港珠澳大桥往北30分钟可达,也为横琴打开了一条快速对外通道。
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条高速将打通东西交通瓶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向西延伸产业发展资源,发挥好交通枢纽和港珠澳大桥“桥头堡”作用。
4
主城区有轨电车2016年成网
根据珠海市的有轨电车线路网规划,珠海计划在2016年建成环绕香洲主城区的有轨电车线路网络,除横向的1号线首期工程、纵向的1号线2期工程,还有有轨电车环线剩余工程待建,包括横向的2号线和纵向的3号线,“二纵二横”四条线路将形成“环线+放射”的结构,总里程约为29.5公里,其中环线长20.5公里。
目前,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在明年航展前可建成。根据计划,1号线二期工程将于明年11月动工,后年底完工;香洲环线剩余段工程则计划在后年动工,2016年底前建成通车。届时,市民可乘大运量交通方便抵达香洲各大片区。
■保障
多渠道融资280亿元
“这些大项目,都是直接关系到大交通枢纽全面建成的骨干工程,慢不得、拖不起。”珠海深刻认识到,七大关键性工程若不能强势推进、大干快上、追上进度,全面建成珠海交通枢纽城市或只能停留在一纸蓝图上。
“大会战”需要大手笔。近几年,珠海在国家、省大力支持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到2017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盘子将达1783亿元,是建设规模最大、投资规模最大的关键时期。其中,七大关键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近3年将投资280亿元。
资金从哪来?动员会上,珠海提出要科学高效利用好政府财政资金、金融借贷资金和社会民间资本,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产品,探索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和充实资金来源。
同时,相关部门建议实行项目融资和推进项目建设相对分开的工作机制,项目融资根据不同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和市场吸引力,分别采用BT、BOT、TOT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并推向市场。此外,还可在盘活交通资源、城市土地开发收益方面组织资金。
并联推进审批提速
七大工程“三年建成”,对珠海来说是一场“硬仗”。为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力度,市政府成立交通“三年大会战”项目建设指挥部,并分别设置统筹协调、前期、筹融资、征地拆迁、建设督导等专责小组,负责具体工作推进。
分析指出,目前珠海一批已提前开工的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还没有完成,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基础工作也不充分。有关报批工作要么停留在项目公司按照传统的“线性”方式排队推进,要么在互为前置条件的审核立项部门停滞不前,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项目审批能否提速,最终关系到“大会战”的目标实现。动员会上,珠海明确提出要改变原来“线性”序列工作方式为多头出击、齐头并进的并联推进模式,确保一批骨干交通路网同步开工、一次建成。并实行前期工作“倒计时”制度,采取专人值守、全程跟踪、环环相扣、步步跟进等措施,加快完成项目审批。
同时,创新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好“集装箱审批”机制,坚持提前启动、交叉作业、并联推进、无缝衔接,合力突破项目审批、土地报批等难点重点问题。在用地落实方面,会议提出各级各部门要为交通项目建设多开“绿灯”。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