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石林旅游:揭丑亮短 转型升级

2013年12月17日18:52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石林旅游:揭丑亮短 转型升级

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相得益彰,辉映繁荣 本报记者 杨峥 摄

  冬日的石林花木葱茏,天蓝水清,各国游客在绿树青藤、奇峰异石中流连忘返。从北京来此度假的游客董妍感慨万千:“石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的最大资源,美得震撼,连空气我们都想带回家。”全面实施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系列荣誉囊括石林,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名片”。2012年,景区入园游客已达35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5.49亿元。

  随着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深入推进,石林旅游发展机遇更加凸显。面对成绩和机遇,石林县委、县政府敢于“揭丑亮短”,敢于“刮骨疗伤”,补齐“短板”,拉长“短腿”,全力打造石林旅游发展升级版。

  揭丑亮短

  解放思想探新路

  12月6日18时,刚刚开完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4套班子成员马不停蹄又开始了游客中心等实施设备改造完善调研。“电瓶车游路车站和景前区游路改造建设必须加快。”“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配置,必须把有的市场让出来招商引资……”19时,夜幕降寒风起,热议仍然持续。这是记者看到的石林县集体行动、集体办公的一个普通场景。

  实际上,在当天下午召开的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石林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此举将助推石林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迈向旅游城市发展的转变。

  “如何做好旅游转型最终达到富民,是历史的发展,现实的需要,未来的选择。”会上,中共石林县委书记王冰正视不足,敢于“揭丑亮短”——由于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多年来旅游产品主要以石林自然风光为主,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考旅游等产品开发滞后;各景区串联度不高,整体开发水平较低;运作水平偏低,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石林品牌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旅游管理部门奖惩制度不全、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缓慢;产城互动不足,石林景区与县城联动发展度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总体产出能力不强;旅游辐射力弱,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购物、娱乐、餐饮等环节薄弱;旅游产业链不长,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较低。

  刮骨疗伤

  尽显“天生丽质”

  关于要不要发展旅游这个问题,石林广大干部早已达成共识。但是,长期以来形成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够的“软肋”,在打造石林旅游发展升级版,实现留下游客的“石林梦想”的进程中则成了制约发展的“硬伤”。

  如何打破反正游客来昆明、来云南,几乎都会来石林,所以不用为有没有游客来石林而发愁的惯性思维?于是,既要“转型”更要“升级”的石林,在今年实施了更加注重老百姓生活质量和真实感受的发展脉络,围绕“转型、扩城、种树、育人、修路、富民”6项重点工作,推进旅游转型与城镇、文化、产业和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再显石林“天生丽质”。

  近年来,首个五星级大酒店—银瑞林大酒店正式营业,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等项目建成使用;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瀑布、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规划建设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高品质石林旅游公园等开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点和都市农庄初具规模。石林还亮出构建景区、巴江河和县城核心3角旅游带,景区、台创园和乃古石林观光休闲3角旅游带,景区、大叠水和长湖观光体验3角旅游带,以全新的战略布局推动全域旅游。

  把石林建设成为“爱情圣地、狂欢之都”,未来,石林要实现城市围绕景区进行开发,景区依托城市深化发展,让景区融入城市,城市变成景区;支持和指导旅游集团上市融资,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局面。抢抓机遇、借船过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赢在思变、胜在行动:“鲶鱼效应”激荡起石林旅游升级发展的正能量。县长张勤勋表示,石林有信心有决心做好这次旅游升级版的重大战略转移。

  提升景区形象,实施景区南大门建设工程;实施旅游企业经营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全民招客工程……新高度,新起点,石林将形成合力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大旅游格局。

  本报记者 余红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