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坚持实业报国 练就“核心科技”

2013年12月17日18:4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坚持实业报国 练就“核心科技”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等10人获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揭晓,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等10人获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其中,董明珠是今年唯一的一名女性,也是今年唯一一位第三次捧起经济年度人物奖杯的企业家。

  回想上世纪90年代初,董明珠独闯珠海,应聘到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从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职场新人,到个人年销售额5000万元的销售冠军;从青涩的“打工妹”,到挥斥方遒的董事长。

  20余年来,在董明珠的身后,格力空调业绩也画出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连续11年在中国家电领域里纳税排在第一,连续8年产销量居全世界第一。2012年,格力电器再度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国首家突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人们不禁好奇起来,董明珠和她领导的企业究竟是怎样创造出这个行业奇迹的。

  “没有创新的企业没有灵魂”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条被玻璃包裹着的空中走廊像一根纽带,将厂区最显眼的两栋大楼连成一体。纽带的两端,用作研发的科技楼与高管们所在的行政楼并肩而立,如同一架处于平衡状态的天平。

  这样建筑语言,与格力的广告语如此匹配,意味着那句耳熟能详的“掌握核心科技”是渗透进这家企业骨髓的理念和安身立命的资本。

  格力的核心科技究竟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需要一长串的专业术语,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给出了一个通俗简单的解释:空调的所有核心部件,如“心脏”压缩机、“肺”冷凝器和蒸发器、“大脑”控制器等,格力能够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并且我们的技术和制造工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就是核心科技。大白话就是“你不会的,我会;你会的,我做得更好;消费者想不到,我想到了”。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科技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这句话被写在格力企业展厅的第一面墙上。然而追溯过往,格力走上自主研发这条路的过程也并非一路坦途,甚至有点儿“逼上梁山”的意味。从国内的业界领跑者,到如今国际上空调业的佼佼者,格力投入的不仅仅是执着。50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400间实验室,不设上限的研发资金投入,都成为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

  在管理严格的科研楼里,唯一可供对外参观的只有位于一楼的实验室。每一台新产品在批量生产之前,都要经过上百次“炼狱”般的洗礼。在淋雨实验室门口,为了检测恶劣天气下电气安全强度,工作人员随手调节了几个按钮,实验室里旋即刮起了12级的大风,伴着强风,暴雨倾盆而下,密集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两台接受测试的空调主机上,不少参观者笑称“看得心惊肉跳”。

  这仅仅是测试的一个项目而已。一台合格的空调还要做到在安静的环境下几乎听不到噪音,在潮湿的环境下抵抗住霉菌的侵蚀,受其他电子设备干扰时保持稳定,在零下几十度正常运转,等等。所有的测试全部达标了之后,才能投入生产。

  格力电器总工程师黄辉回忆,有一次,为了确定空调零部件上一个仅有手指大小的薄钢片的最佳参数,他们做了大量而细致的数据分析工作,最后竟形成一份长达200页的研究报告。

  提供空间和平台让新人尝试

  领先的技术,过硬的质量,格力的崛起让国际上资深的空调制造商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

  为了给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格力设置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除了研发投入不设上限以外,还设立了最高金额达100万元的科技进步奖。不仅如此,技术部门毫不吝惜提供空间和平台给新人去尝试。

  已经成为格力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的吴欢龙,回忆自己第一次正式参与的大项目是1999年开始筹备的“数码2000”,那个时候,他才大学毕业来格力一年多而已。

  而作为格力新生代的一员,28岁的杨盼已经在出口技术部工作了一年多,正满怀期待地准备投身到自己的第一个项目中。研究生刚刚毕业的林坚生,不久前结束了一线培训,正渐渐习惯并融入进格力技术人“画图纸画到忘我”的工作氛围。他在应用技术研究室工作,偏向于研究,主要负责帮科室提供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观点,这个岗位很受部门重视,让他觉得非常自豪。

  据统计,格力已经拥有国内外专利9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500多项。仅在2013年前11月申请专利就有2800多项,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8项专利问世。飞速的更新来自技术的厚度。“我们现在做的研究和规划,都是给三年到五年之后的产品设计的。”商用空调技术部部长李绍斌说,“董总经常说,要把目标定位在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位置。”

  或许,这正是对格力的核心技术之所以在市场残酷的淬炼中能够历久弥新的最佳解答。

  侧记 专注实业的董明珠

  三度捧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杯的董明珠,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专注、干练。在家电业号称“铁娘子”的董明珠,有着很多头衔,她却淡然一笑:“我只是一个卖空调的。”

  这个“卖空调”的女子不简单。她从独闯珠海的“打工妹”,一步步攀上格力董事长的巅峰,被视为中国商界一个传奇。

  董明珠擅言。打开话匣子后,她表情生动丰富,聊天寒暄时笑意盈盈,说到格力、说到空调,转瞬威严起来,不时挥起手臂,说到激动处,手指敲得桌子“咚咚”响。

  印象董明珠,多面似棱。

  董明珠纯粹,纯粹到极致。

  这个与“格力”、“空调”画等号的女人,无论做空调,还是卖空调,都推向一种极致状态:投入巨资自主研发,一定自己掌握核心科技,质量检测揉不得一粒沙子。

  她无论走到哪儿,习惯就是“看墙,看墙上有无格力空调”。如果看到一家酒店安装的不是格力空调,她会拔腿就走。

  董明珠决绝,决绝到不留余地。

  这种决绝,把一些同事、同行逼到墙角。对撒谎遮掩的员工,她怒而开除;对处于白热化竞争的空调家电市场,她不降价、“炒国美鱿鱼”、揭采购招标内幕…… 有人说她“霸道”、“厉害”、“有手段”,一句更狠的话是“董明珠走过的地方不长草”。

  对这些说法,董明珠照单全收,仍强硬似铁。她自有一番逻辑,原则、规矩、制度、诚信,是她行事做人的红线,任何人、任何事,一旦踩压这条红线,绝不客气,毫不手软。

  董明珠透彻,透彻到水可至清。

  她放言,记者在格力,可以逮着人随便采访。

  在格力流水线的现代化车间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红色大条幅,悬挂在办公室里、过道中,忙碌的工人们一抬头,目光就能瞥见这几个大字。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是董明珠倡导的企业文化,“水至清亦有鱼”。有人笑称,格力的员工被“格式化”了,董明珠正色道,“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这十二个大字,就是格力“格式化”标准。

  董明珠不言失败,只承认最大失败是自己打败自己。

  投入格力20余载,她似乎从未松懈,一直保持自省与反思。在她的字典里,没有竞争对手,很少给错误机会。她只说:“真正的对手是自己,什么时候你感觉安稳了、舒适了,危机就会出现。”

  董明珠大道至简,简约至无须纠结政商关系。

  疑虑抛向她:你怎么与政府搞好关系?你怎么看待“潜规则”?这些困扰政商两界、掰不开揉不碎的灰色问题,在她嘴里,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不需要和政府搞关系,不用潜规则,只做好空调就行了。“我对政府最大的贡献是搞好企业。”

  董明珠无私,无私到忘我。

  她斩钉截铁地说: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她推祟的企业家品格,不是勤恳耐劳,而是无私忘我。

  “在这个位置上,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董明珠坦然而淡定。

  她对格力接班人的要求有一条排在前面:“对待格力要超过对待自己的家人。”

  董明珠柔情,柔情到温煦暖人。

  她的脸部线条刚硬,但用她自己的话说,“骨子里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原则之外的她,会圆融妥协。“空调”之外的她,是亲切的“董姐”,会和好姐妹喝喝茶、买衣服砍砍价儿……

  采访结束后,回到办公室的董明珠,换上了浅色绣花缎面拖鞋,一幅居家模样。见记者来,她一言未发,连忙打开硕大的冰箱,抱出一大堆点心盒子,像对待孩子一样,招呼大家吃。

  这就是真实的董明珠。

  撰文:钱玮珏 编辑统筹:杨和平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