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绥化干部善讲“南方话”

2013年12月13日14: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绥化干部善讲“南方话”

  绥化干部善讲“南方话”,不是指讲话带南方口音,而是说话办事的方式像南方发达地区的人,思路招数一点儿不落伍、不守旧,善借善用“他山之石”,而且一说到产业项目就两眼放光。

  三年来,招商引资上项目,绥化人不断自我加压、自我突破,坚持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南方发达地区看齐,讲“南方话”,讲出了敢为天下先的气势,创造了惊人的绥化速度:

  三年来共实际开工新建扩建产业项目2095个,计划总投资2300亿元,完成投资1034.3亿元。

  今年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27.1%,高于全省19.9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7亿度,增长16.1%,高于全省14.7个百分点, 增幅全省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幅全省第一。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四,已连续三年创造了绥化历史纪录和在全省的最好排位。

  截至今年9月末,经济总量超越齐齐哈尔、牡丹江,继哈尔滨、大庆之后,位居第三。

  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说:“一般性的抓法,不会有突破性的成果。绥化抓产业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过去,绥化是传统农业区,干部都善于抓农业,对其他则远不如对农业了解深入。近年来,绥化强化全党抓发展的工作机制、强化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考核验收机制、树立在产业项目建设实践中选人用人培养人的导向,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苞米地里一下子冒出了一大批素质高、上手快、作风硬、懂项目、会招商的市县乡村优秀干部,过去他们说农业滔滔不绝,现在讲项目、讲招商头头是道。一下子,都说起了“南方话”。

  北林区区委书记李元学,靠“算账”,算来了好几个大项目。

  2011年,李元学在海伦任职期间,来到大连三特服装公司,和老总算起成本账,他说:“服装企业是劳动力密集企业,劳动力成本是第一大要素,如果把厂建到绥化,工人工资只是大连用工的一半,刨去增长的物流运费,利润还很大。”

  “南方电不足,一周停三开四,黑龙江不缺电,而且电价只是南方电价的1/4”……专业的工业成本核算打动了企业老总的心,最后决定在海伦投资,建起了服装产业园。

  李元学在广东招商时,看到广东中山大学MBA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简章来了“灵感”,马上选派时任东富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于春江和永安镇永安村党支部书记贾洪涛进校深造,他俩既提高了自身素质,又与朝夕相处的珠三角企业家同学打成一片,同50多名国内外知名企业总裁建立了密切关系,并跟踪掌握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这种“潜伏式”招商,与香港森仕集团达成了合作共识,成功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服装加工项目。

  青冈县不产亚麻,却引来五六家国内知名亚麻企业,亚麻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不能给企业家当县太爷,要做服务员,要让先来的企业淘到金,才会形成以商招商的氛围,建产业集群就有希望。”青冈县委书记王雪峰这样说。

  打造好环境,成为青冈招来商、留住商的秘诀。他们专门成立招工局变劳务输出为劳务内转,为入驻企业吸纳劳动力,仅今年为县内企业提供用工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5亿元,泊海、普洛普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亚麻纺织企业用工不愁,安心发展。

  (下转第六版)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