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文学名家进校园,从开讲座,到教书带学生

大学里作家老师多了

记者  肖家鑫

2013年12月09日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中国文学界,这是一串光彩熠熠的名字: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方方……他们的作品,让无数人领略文字的绝美与力量。而如今,在作家的头衔之外,他们又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老师。从偶尔入校讲座,到站定三尺讲台,越来越多的知名作家突破自我创作的小天地,变身高校课堂的“常客”。尽管也曾遭遇“玩票走秀”的质疑,但驻校作家的到来,正在悄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让更多年轻学子闻到“文学味道”。

——编  者  

前不久,贾平凹正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驻校作家,而在中心担任主任的,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不止是贾平凹和莫言,近几年,作家进校园已经蔚然成风,国内有些名气的作家几乎都有过“驻校”的经历,形式也多种多样。

探索

不少高校尝试驻校作家制度,有的作家编制和关系已转入高校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生朱敏特别开心,她的作品《小巷深处》得到了作家张悦然的称赞。“语言老到,有淡淡的深沉感”——这样的评价,让喜欢写作的她有点小得意。

张悦然是2012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引进的正式教师,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选修课。像人大这样建立常规化“驻校作家制度”的高校不在少数。这些学校定期引进知名作家、诗人开展文学讲座、作品朗诵会等活动,时间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比如,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作协联合成立了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开展驻校作家“春秋讲学”活动,定期邀请一位作家和一位评论家驻校两周,既要讲课,也要演讲。中国海洋大学等学校也建立了类似的机制。

有的高校直接把作家聘为正式教师,将作家的编制和组织关系都转到学校。像人大,就先后聘请阎连科、刘震云、张悦然任老师。王安忆更是早在2004年就已经成为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身份转换后,这些作家也要像其他老师一样,开设常规课程,招收研究生。

此外,还有不少高校选择将作家聘为客座或者特聘教授,不定期到校园开讲座,与学生交流。比如,韩少功就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苏童是辽宁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毕飞宇今年不仅被聘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还在学校里成立了“毕飞宇文学工作室”。

对学生而言,驻校作家让他们感到文学更加亲近了。“与作家近距离接触、交流后,感觉文学创作不再是那么玄的事,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也更立体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李冉说。

成效

学校里的文学活动增多,知名作家的“磁石效应”重燃校园文学热

近年来,传统文学逐步边缘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即便在年轻人扎堆的校园,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也常常难逃功利化的倾向。驻校作家的到来,正在悄悄重新点燃文学的火光。朱敏的感受是“作家来的次数多了,学校里的文学活动自然也就多了。”

而在高校看来,引入驻校作家,并非管理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学生的需求使然。“听说贾平凹要来北师大驻校,全校都轰动了。”李冉说,“不光是中文系学生迫不及待,很多其他院系的同学也都打听讲座时间。”王安忆在复旦大学开设的文学写作实践课,就在全校范围内受到追捧。

高校引进知名作家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磁石效应”。“去年11月,非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勒·索因卡来到人大,与刘震云等作家对话。”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说。同样在去年,人大文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的来访作家举行了一场英文诗歌朗诵会,参加的四五十个学生,大多来自法学、商学、新闻等非文学专业。“朗诵水平之高,让人很惊讶,比诗人自己读的还要好。”人大文学院教授、诗人王家新感慨。

“我们邀请来的是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作家,同学们可以系统地阅读他们的作品,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他们的思想、学养、对文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谈到驻校作家的效果,著名作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方方表示,“好得出乎意料,很多成果不是可见的,但它在大家的心目中。”

前路

驻校作家是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一种方式,应当融入文学教育体制

驻校作家日渐增多,也在社会上引发一些质疑。有人认为,高校引进知名作家更多的是看中作家的名气,通过媒体的曝光来提升自身知名度。还有人不解,著名作家有自己的写作计划,社会活动那么多,一年到学校开几次讲座、讲几节课,真的有用吗?

“其实,引进这些作家对于我们的学科评估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文学作品也不会提高我们的大学学科排名。”对于质疑之声,孙郁如此解释。在他看来,即便是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存在母语创造性写作能力欠缺的问题。“只会写公文、论文,汉语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弱,和作家多接触,起码能让学生知道创造性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方方也赞同这一观点,“无论如何,作家驻校都应该得到支持。他们的存在,会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会悄然形成学校的某种传统,对作家对学生都很有意义。”

目前高校的驻校作家制度仍在探索中。“我们正在向教育部申请一个‘创造性写作’的二级学科,一旦获得通过,刘震云、阎连科等作家明年在人大将不只有讲座等活动,还将会长期在校讲授创造性写作课程。” 孙郁说。

据介绍,在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驻校诗人制很常见,是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方式。在美国,已成为大学英文系学科机制的一部分,被称为创造性写作项目。王家新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担任驻校诗人,“就连纽约时装学院都有驻校作家制度,一旦被聘为驻校作家,就必须与普通教师一样正常上课。”他期待,驻校作家制度能进一步地融入国内的文学教育体制中。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则在探索另一种模式。中心由华科大和湖北省作协两家单位联合组成。作协可以发挥在吸引作家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这种模式结合了西方和中国两方作家驻校活动的优点。”方方说。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9日 12 版)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