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渝中修炼“城市气质”

2013年12月06日04:41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渝中修炼“城市气质”

通远门

  今年国庆,50岁的罗志忠从上海来到重庆。几天假期,他一直在渝中区“打转转”。

  在他的眼中,这里无处不精彩——历经3000年风雨的“巴蔓子将军墓”、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红岩村”、屹然矗立的“人民解放纪念碑”、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半岛自然景观与洗尽铅华、古风犹存、日久弥芳的历史文化遗址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渝中区不愧是‘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罗志忠感慨地说。

  “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副好的‘筋骨皮’,更源自其内在的‘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说。

  唐英瑜透露,面对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渝中区提出了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的目标,坚持“以文立城、以文兴业、以文塑人”夯实底气,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立城:巩固提升“首善之区”

  按照市委关于功能区域划分的要求,都市功能核心区除了要集中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等中心功能外,还要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风貌。

  “渝中有条件、有责任传承利用好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母城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好核心文化功能。”唐英瑜说。

  事实上,作为重庆“母城”,关于历史文化的印记在渝中俯拾即是。从远古的巴蔓子墓到佛图关上的隘口和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以及红岩村、通远门、朝天门、罗汉寺、湖广会馆、解放碑……无不记录着这座城市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开埠文化、都市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

  “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提升的灵魂所依、潜力所在。”唐英瑜说,“以文立城、以文兴业、以文塑人,推动母城文化传承、文化经济融合、文化服务提升,渝中当仁不让。”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保”、“用”并重,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留存巴县衙门、七牌坊碑林、高公馆等一大批文物;修复巴蔓子墓园、菩提金刚塔等近20处重要文物;新发现老鼓楼南宋衙署遗址、重庆行营旧址、江全泰号旧址等112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

  未来,渝中区将打造重庆下半城—曾家岩—红岩村抗战文化走廊,展现“巴渝古都、二战名城”的城市记忆。同时,依托老街区、老建筑、老字号、老技艺等,植入高端产业承载、文化传播展览、非物质文化传承等新功能,成为可感知、可持续的城市气质代表、文化品质典范。

  “沉淀厚重的历史文化让城市变得丰富而包容。”渝中区区长扈万泰说。

  以文塑人:全民皆享文化服务

  在大坪文化中心排练室,红五月社区艺术团正紧张地排练着节目;排练室的另一边是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附近居民时常在这里看书、上网,安静而惬意;中心的多功能厅的墙上挂着计划表,满满当当地写着即将要举行的讲座……

  大坪不是个例。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渝中辖区内的各文化中心上演。

  近年来,渝中区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渝中区已有市级大型文化场馆24个、文图大厦1个、街区文化中心2个、社区图书室76个、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8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30个。

  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渝中区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并基本建成了“10分钟文化服务圈”——辖区居民无论在哪里,只要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文化场馆或参加文化活动。目前,区域标志性、区级示范性、街区综合性、社区保障性等文化设施在该区相互交融,形成了立体的“四级文化圈层”。

  不仅“硬件”齐备,渝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市民大快朵颐。

  解放碑CBD广场周末音乐会、激情广场大家唱、半岛艺术节、通远门老城墙故事会、三峡大讲坛等活动成为重庆一道靓丽的都市文化风景;持续为社区群众开展的“五送”工程(送戏剧、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送培训)、针对青少年和农民工开展的社区“绿色网吧”工程、“非遗进校园”工程、面向所有市民的“文化大礼包”工程极大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壮大了群众文化队伍,也催生了一批文艺精品。渝中区也由此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区、环保模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坐拥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称号。

  以文兴业: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

  11月23日,渝中区政府在“创意滨江”启动暨国际创意经济发展论坛上透露,将在嘉滨路打造一条以创意设计为产业核心,创意休闲为配套服务,创意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完善的创意滨江走廊。

  创意滨江走廊东起大溪沟渔湾码头,西至嘉陵江大桥,全长约2公里。渝中区将对滨江沿线堤岸步道、观景露台、建筑立面、灯饰绿化等景观工程进行综合打造,将配套建设创意天街、滨江公交、游艇码头等水陆一体的交通体系。

  建成后,这一走廊将作为大溪沟设计创意产业园的有机补充,比肩巴黎左岸,为全球创意企业提供一个崭新的滨江商务平台。

  重庆市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认为,大溪沟滨江创意走廊的打造将完善渝中区现代服务业业态,为重庆创意产业加速向渝中半岛布局开辟桥头堡。

  事实上,打造创意滨江走廊只是渝中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渝中区持续着力打造高九路总部园区、大溪沟设计创意产业园、上清寺重庆互联网产业科技园三大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凸显。

  此外,渝中区还特别注重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主要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与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联动发展——

  借助国泰艺术中心文化功能,规划直通滨江路的戴家巷亲水商业旅游文化步行道,发展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人文体验、休闲消费和地方特色风情旅游;在较场口,中央娱乐区也正在改造之中,可同时满足3.9万人的文化消费需求;日月光广场和石灰市30度街吧已现雏形,为市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休闲慢生活享受……

  下一步,渝中区将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都市旅游业之间的融合,系统策划和精心规划与解放碑城市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相融合的5A级山城、江城、半岛旅游景区。 文/王彩艳 图/渝中区委宣传部

  ■数字渝中》》

  210处

  不可移动文物数量

  29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2000平方米

  区属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总面积

  20万人次

  区图书馆年到馆读者量

  130亿元

  大溪沟创意园区2012年总产值

  385家

  大溪沟创意园区内创意类企业数量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