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昌荣
2013年12月06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环卫工人在爱心食堂吃饭。 |
【核心阅读】
环卫工人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每天辛辛苦苦上班,还屡遭白眼……不少地方,“城市美容师”的生存状况堪忧。有的城市,甚至还因为付出和待遇不匹配,形成了一些社会问题。
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切实让他们挺直腰杆、提高待遇?记者赶赴河南信阳市新县探访。
【吃热饭】
建免费食堂,告别马路啃干馍
为解决环卫工人蹲马路牙子上啃干馍问题,新县推出了免费食堂制度。
中午12点左右,记者走进爱心食堂,只见二十几张快餐桌上,筷子和不锈钢碗一字摆开。午餐热气腾腾,菜有豇豆烧肉、白菜炖千张豆腐。主食有米饭、馒头和面汤。
不一会儿,餐厅就涌来了100多名环卫工人,他们依次来到窗口排队打饭,边吃边愉快地交谈着。“中午下班过来,碗筷一领,就打饭,打完就吃,吃完了把碗筷一放就走,连碗也不用洗!”环卫工人刘学均说,“比在家享福!”
“饭菜真的挺好的,每天都是两个菜,有时还有3个,荤素搭配。”55岁的龚国玉说,以前,经常是蹲在路边,一块方便面,一杯白开水就是午餐。现在可以吃上热乎乎的免费饭,中午可以腾出时间来稍微休息一会儿。
新县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张新光告诉记者,3月18日,新县环卫工人爱心食堂正式揭牌运营,分设城北、城南两个点,主要为城区258名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午餐。为方便环卫工人上下班和到环卫食堂就餐,他们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为每一位环卫工人办理了公交车免费乘坐卡。
【涨工资】
年投1000多万元,连续两年涨工资
解决待遇和保障,就得真金白银。
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新县每年投入环卫经费1000多万元,从2011年开始连续两年增加环卫工人工资,目前环卫工人月均工资已达到1100元,高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
县长吕旅介绍,除了办爱心食堂,新县县委、县政府还投入资金100万元,将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纳入城镇或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办理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组织环卫工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在落实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民政救助等政策时,适当降低门槛,对环卫工人优先考虑。目前已有150人纳入城乡低保,11人享受住房保障政策。部分优秀环卫工人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县委书记杨明忠说,“环卫工人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作为党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撑腰打气。”
【住公寓】
家庭困难,安排免费公寓
为了让进城的环卫工人有属于自己的家,新县还着力用保障房机制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在县城潢河路吉祥巷,记者看到环卫工人爱心公寓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公寓共5层,有90平方米的单元房8套,可容纳50位环卫工人集体居住。房间里,电视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窗明几净,宛如一处温馨的家。
县公用事业局局长韩家涛介绍,这是河南省第一家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住宿的公寓,将实行动态管理,选择那些从业时间长、家庭最困难的进城环卫工人入住。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环卫工人的实际困难,又可调动他们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积极性。
【减负担】
购买各种机械,代替繁琐人工
环卫工作劳动强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新县近年来投资购买了各种类型的清运车、垃圾压缩车等,让机械作业替代人工劳动。
在县城解放路羚锐广场门口,记者看到了先进的环卫收集系统。居民把垃圾倒进封闭的环卫收集箱,由液压钩臂车将收集箱自动吊运到车上,直接拉到垃圾中转站,卸载后再将空箱运回。目前新县县城已装备这样的环卫收集系统20多台套,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二次污染”。这种自动化的垃圾收运系统在河南省县城一级是率先引进。
小广告是城市的“牛皮癣”。清除小广告是环卫工人最痛苦的事,以往都是靠小铲子一点点地铲。为解决城市“牛皮癣”这一问题,新县购置了先进的自走式小广告清洗机,清洗一个小广告,几秒钟就够了,不用环卫工人拿着小铲子一点点地铲。在很多地方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如今在新县县城却很少看见。
【送尊重】
消除歧视,调动社会力量
关爱环卫工人,不光是党委政府的事,新县还调动了社会力量。
很多机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入到为环卫工人送钱送物献爱心的行列,让环卫工人感受到社会大爱。采访期间,正巧碰上新县环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曾德魁为环卫工人爱心食堂捐赠,猪肉、大米、食用油等装满了一车。曾德魁说,环卫工人辛辛苦苦打扫卫生,我们享受这么整洁的环境,理应尊重他们的劳动,回报他们的付出。
不光送实物,政府还主导社会各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引导消弭对环卫工人的歧视。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袁钢还为环卫工人写过首歌,这事,环卫工人聊天儿时老爱念叨——
“晨曦初露的黎明,大街上就有你孤独的身影,夜幕降临的黄昏,小巷里你依然忙碌不停。微薄的收入,心酸的生存,改变不了你坚强的心灵。马路天使的背影,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待遇的提高、社会的关爱,使得环卫工人这个职业在新县不再那么卑微,岗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丈夫去世后,带着两个孩子的甘德慧选择当了一名环卫工人。她说:“我现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政府给我办理了四险,孩子去年考上了大学,单位给我送来了3000元的资助。冬天给我们发放棉袄,夏天有防暑物品,高温天气提供绿豆汤等降温饮品,还发放高温补贴和降温费。我已经对环卫工作有感情了。”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6日 14 版)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